南歌子(其五)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翻译

拈一点花蕊妆点眉上额黄,轻轻地吹拂着小花,把它插满发髻上。十五的月儿照亮闪光的屏风,映出枕上的绣鸳鸯,陪伴着孤独的少女,洒下一片深情的银光。

注释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扑蕊:谓取花蕊以增额黄之色。
蕊,花蕊。
黄子:即额黄,古代妇女额间点黄。
又,古妇女面也用上的花靥饰之。
呵花:用口吹吹花朵,写戴花的动作。
翠鬟:头发所梳的形状。
翠,形容发色光润青黑。
鸳枕:绣有鸳鸯的枕头。
映,汤本《花间集》作“暗”。
三五夜:十五月圆之夜。
芳颜:青春、美好的容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夜晚景象。"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中的“扑蕊”指的是月光如水般泼洒,“添黄子”则是指月色中带着淡淡的金黄色泽,而“呵花满翠鬟”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若翡翠装饰的发髻。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致。

"鸳枕映屏山"一句,则是说月光如同鸭枕一般高隆地照在屏风上,形成了一道自然的界限,将室内外隔开。这种描写增添了诗中的空间感和静谧气氛。

"月明三五夜,对芳颜"表达了诗人在清亮如洗的月光下,对着美丽的花朵(或是爱人的面容)沉醉其中,时间仿佛停滞在了一个个三五夜之中。这里,“对芳颜”既可以理解为对着鲜艳的花朵,也可以引申为对着心中的美好所在,这种模糊的意象增添了一层诗意的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和花朵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美感,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孤寂与沉醉的情怀。

收录诗词(393)

温庭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本名岐。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字:飞卿
  •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 生卒年:约812—866

相关古诗词

南歌子(其六)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南歌子(其七)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形式: 词牌: 南歌子

思帝乡

花花,满枝红似霞。罗袖画帘肠断,卓香车。回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惟有阮郎春尽、不归家。

形式: 词牌: 思帝乡

春晓曲

家临长信往来道,乳燕双双拂烟草。

油壁车轻金犊肥,流苏帐晓春鸡早。

笼中娇鸟暖犹睡,帘外落花闲不扫。

衰桃一树近前池,似惜红颜镜中老。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