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诉衷情令(其一)和俞秀老鹤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天命与个人宿命的一种超脱态度。
“常时黄色见眉间”一句,通过黄色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不染尘俗的情怀。眉间之黄,如同隐逸者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宁静与淡定。
“松桂我同攀”则是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松和桂都是长寿的象征,通过攀援这些树木,诗人寄寓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与大自然为伴的愿望。
接着,“每言天上辛苦,不肯饵金丹”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辛劳与困顿有深刻体会,但又不愿意像道家炼丹求长生那样,去追求那些看似美好却实则虚幻的东西。诗人选择了一种更加自然、更为超脱的生活态度。
“怜水静,爱云闲”则是对宁静的水和悠闲的云的喜爱之情。水的静谧象征着心灵的平和,而云的悠闲,则是对自由自在生涯的一种向往。
“便忘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遗忘烦恼的心境,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交融,将自己从尘世的羁绊中解放出来。
最后,“高歌一曲,岩谷迤逦,宛似商山”则是诗人的豪情壮志。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高声歌唱,声音回荡在岩石与深谷之间,与古代圣人商山之境相似。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一种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