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杨攀处士

先生忧道乐清贫,白发终为不仕身。

嵇阮没来无酒客,应刘亡后少诗人。

山前月照荒坟晓,溪上花开旧宅春。

昨夜回舟更惆怅,至今钟磬满南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先生为正道忧虑而安于清贫,满头白发终究未入仕途。
自从嵇康阮籍逝去再无那样的酒中豪客,应玚刘桢去世后也少了杰出的诗人。
山前明月照亮了荒凉的坟茔拂晓时分,溪边鲜花盛开装点着旧日的宅院春天。
昨晚乘舟归来心中更加惆怅,至今南邻仍回响着寺院的钟磐声。

注释

先生:指有德行的君子或年长博学的人。
忧道:为正道、道德的衰落而忧虑。
乐清贫:甘于清贫,以之为乐。
不仕身:没有做官的身份。
嵇阮:嵇康和阮籍,魏晋时期的文学家,以放诞不羁著称。
酒客:喜好饮酒的文人雅士。
应刘:应玚和刘桢,同为建安七子之一,著名文学家。
诗人:此处特指有才华的文人。
山前月照:山前面月光照射的情景。
荒坟:久未修缮的坟墓,这里形容凄凉。
溪上花开:溪流边花朵开放的景象。
旧宅春:旧宅周围春天的景色。
回舟:乘船返回。
惆怅:伤感,失意。
钟磬:佛寺中的两种打击乐器,这里代指寺庙。
南邻:住宅南边的邻居,也可能泛指周围的人家。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隐者形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贫生活的自在和对逝者的怀念之情。首句“先生忧道乐清贫”即点明了主题,表现了主人公对淡泊名利、安于清贫的态度。紧接着,“白发终为不仕身”则强调了这种生活选择是坚定而长久的。

接下来的两句“嵇阮没来无酒客,应刘亡后少诗人”,通过引用历史上的隐逸和文学家,表达了对同道中人的怀念与惋惜之情。其中,“嵇阮”指的是嵇康,被视为清高自许的代表;“应刘”则可能是指古代文人刘伶或其他有名的隐逸。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点化,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山前月照荒坟晓,溪上花开旧宅春”,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月光洒在荒废的坟墓之上,溪水边花朵盛放于废弃的旧宅,这些意象不仅烘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历史沧桑的感慨。

最后两句“昨夜回舟更惆怅,至今钟磬满南邻”,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夜晚乘舟归来,更增添了一份难以言说的忧思。而“钟磬”这一古代用于清晨警醒人的器物,此处却“满南邻”,意味着整个南边的地区都在使用这种传统工具,这可能是对旧日生活的一种怀念,也可能是一种孤独感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写,以及对友人逝去的哀思,展示了一个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高士形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与孤寂。

收录诗词(513)

许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字:用晦(一作仲晦)
  • 籍贯: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
  • 生卒年:约791~约858

相关古诗词

夏日戏题郭别驾东堂

微风起画鸾,金翠暗珊珊。

晚树垂朱实,春篁露粉竿。

散香蕲簟滑,沈水越瓶寒。

犹恐何郎热,冰生白玉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宴饯李员外

病守江城眼暂开,昔年吴越共衔杯。

膺舟出镇虚陈榻,郑履还京下隗台。

云叶渐低朱阁掩,浪花初起画樯回。

心期解印同君醉,九曲池西望月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恩德寺

楼台横复重,犹有半岩空。

萝洞浅深水,竹廊高下风。

晴山疏雨后,秋树断云中。

未尽平生意,孤帆又向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旅中别侄炜

相见又南北,中宵泪满襟。

旅游知世薄,贫别觉情深。

歌管一尊酒,山川万里心。

此身多在路,休诵异乡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