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春怨

杨花飞雪,荡子心肠铁。恨杀嫦娥圆复缺。

不管人间离别。怕簪碧玉搔头。妆成懒下朱楼。

楼上衔泥双燕,呢喃似替人愁。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鉴赏

这首《清平乐·春怨》由清代诗人宋琬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女子的孤独与哀愁。

“杨花飞雪”,开篇以杨花与飞雪交织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杨花轻盈飘逸,如同女子的思绪在空中游离;而飞雪则增添了几分冷寂,仿佛是命运的无情与不可捉摸。这样的景象,不仅渲染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喻了主人公内心的波动与迷茫。

“荡子心肠铁”,一句看似矛盾,实则深刻。荡子,即在外游荡的男子,其心肠之硬,象征着远离家乡、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这里既是对男子形象的刻画,也是对女子内心情感的投射——即便面对如此坚强的伴侣,女子心中仍存有深深的忧虑与不安。

“恨杀嫦娥圆复缺,不管人间离别。”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女,常与月亮的阴晴圆缺相联系。此处借嫦娥的形象,表达了女子对月圆人散的无奈与愤慨。她责怪月亮不懂人间的离别之苦,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对无法改变命运的哀伤与不满。

“怕簪碧玉搔头,妆成懒下朱楼。”这两句描绘了女子的日常生活细节。她害怕梳妆打扮后的美丽,因为这只会让她更加思念远方的爱人。懒于下楼,不仅是身体上的懒惰,更是心灵上的逃避,是对现实无奈的体现。

“楼上衔泥双燕,呢喃似替人愁。”结尾处,双燕的呢喃声仿佛在为人间的离愁别绪而叹息。燕子的迁徙与归巢,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往复,同时也映照出女子对爱情与生活的深深眷恋与不舍。

整首词以景入情,以物喻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女子在春日里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爱情的执着与渴望。宋琬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词充满了深沉的诗意与情感的力量。

收录诗词(255)

宋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八大诗家之一。汉族。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 字:玉叔
  • 号:荔裳
  • 籍贯:莱阳(今属山东)
  • 生卒年:1614~1674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辇上故人有为予劝驾者作此词谢之

鼠肝虫臂。总是君王赐。一曲狂歌千日醉。

管领鸥班鹭队。故人天上吹嘘。劝予重整簪裾。

只恐山中毛颖,于今老不中书。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忆秦娥.秋感

梧桐落。秋来客睡何曾著。何曾著。

万家砧杵,月明乌鹊。人间信有风波恶。

纷纷世俗成轻薄。成轻薄。五陵裘马,少年同学。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有忆

朱阑畔。莫愁娇小曾相见。曾相见。

翠蛾羞敛,半遮团扇。画梁依旧巢双燕。

藏鸦几度垂杨换。垂杨换。桃花临水,那时人面。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春闺

春如绣。衔泥燕子黄昏后。黄昏后。

受他双影,妒他双宿。悤悤过了梨花候。

池塘不耐东风骤。东风骤。吹将波影,学人眉皱。

形式: 词牌: 忆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