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清代诗人谭嗣同所作,名为《和景秋坪侍郎甘肃总督署拂云楼诗二篇(其二)》。诗中探讨了历史上的军事行动与边防政策对后世的影响。
首联“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描绘了古代金城设郡的历史背景,以及汉代为了扩张领土而进行的战争。这里的“星霜”比喻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这些军事行动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颔联“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表达了对当时军事策略的反思。诗人认为,当时的雄心壮志和军事策略或许在短期内取得了成功,但长远来看,却加重了边防的压力,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颈联“西人转饷疲东国,南仲何年罢朔方”进一步探讨了战争的后果。这里提到“西人”可能指的是西方国家,而“东国”则可能是指东方的国家或地区。诗人指出,长期的战争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使得东方国家疲惫不堪。同时,也提到了古代的军事将领南仲,询问何时才能停止在北方的军事行动。
尾联“未必儒生解忧乐,登临偏易起旁皇”表达了对解决国家忧患和寻求和平之道的思考。诗人认为,即使是饱读诗书的儒生,也不一定能找到解决国家忧患和带来快乐的方法。在登高望远时,人们往往会感到迷茫和不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探讨了战争与和平、军事策略与长远影响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国家忧患时,寻找解决方案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