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国有非常宠,家承异姓勋。
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
但使忠贞在,甘从玉石焚。
窜身如有地,梦寐见明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峒所作,名为《刘展下判官相招以诗答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正义的执着,以及对明君的渴望。
“国有非常宠,家承异姓勋。”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特殊的宠信和家族荣耀,这种荣耀不仅属于自己的家族,还延伸到其他姓氏之中。这表明诗人所处的环境可能是一个权力集中、贵族或官员家庭背景。
“背恩惭皎日,不义若浮云。”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背弃恩德和不忠行为的愤慨。"背恩"指的是忘记或背叛那些曾经给予自己帮助和恩惠的人或事,"惭"是内心的自责和羞愧,而"不义若浮云"则形容了不正义的行为多得如同天上的浮动之云,难以捉摸。
“但使忠贞在,甘从玉石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和纯洁品质的珍视,即便是面临玉石俱焚(即一切都被毁灭)的境况,也愿意坚守这些美德。
“窜身如有地,梦寐见明君。”在最后两句中,“窜身”意味着诗人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而“梦寐见明君”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领袖的向往,即便是在梦中,也渴望能看到那位明智和公正的君主。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忠诚与不义、荣耀与背恩之间的冲突,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高尚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统治者的向往。它不仅是对个人操守的自我肯定,也是一种政治理念的表达,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和国家理想状态的深切期望。
不详
(一作洞),生卒年、,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意思方雅。”
自得山公许,休耕海上田。
惭看长史传,欲弃钓鱼船。
穷巷殷忧日,芜城雨雪天。
此时瞻相府,心事比旌悬。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
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
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江上长相忆,因高北望看。
不知携老幼,何处度艰难。
屈指同人尽,伤心故里残。
遥怜驱匹马,白首到微官。
燕代官初罢,江湖路便分。
九迁从命薄,四十幸人闻。
迹愧趋丹禁,身曾系白云。
何由返沧海,昨日谒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