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自得山公许,休耕海上田。
惭看长史传,欲弃钓鱼船。
穷巷殷忧日,芜城雨雪天。
此时瞻相府,心事比旌悬。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开篇“自得山公许,休耕海上田”两句,以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惭看长史传,欲弃钓鱼船”表明诗人对于历史上的繁文缛节感到羞愧,想要摆脱世俗的羁绊,追求精神的自由。
中间两句“穷巷殷忧日,芜城雨雪天”则描绘了一种凄清、寂寞的景象,诗人在贫困的小巷里度过担忧的心情,在荒废的城墙下感受着雨雪交加的阴冷天气。这些景色和心境相映衬,增添了诗人的孤独与哀愁。
最后两句“此时瞻相府,心事比旌悬”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抬头仰望着远处的官府建筑,内心的忧虑和牵挂如同飘扬的旗帜一般,无处不在。这里的“相府”可能指的是地方官署,而“心事比旌悬”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苦恼,它象征着诗人的不平之鸣,和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山林隐逸、历史羞愧、凄清景色和内心忧虑等元素,勾勒出一幅诗人超然物外却又不得志的心境画卷。
不详
(一作洞),生卒年、,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意思方雅。”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
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
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江上长相忆,因高北望看。
不知携老幼,何处度艰难。
屈指同人尽,伤心故里残。
遥怜驱匹马,白首到微官。
燕代官初罢,江湖路便分。
九迁从命薄,四十幸人闻。
迹愧趋丹禁,身曾系白云。
何由返沧海,昨日谒明君。
江海久垂纶,朝衣忽挂身。
丹墀初谒帝,白发免羞人。
才愧文章士,名当谏诤臣。
空馀荐贤分,不敢负交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