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传

遥望塘上藕花秋。花外盈盈画楼。

美人似花楼上望,箜篌。隔帘生暮愁。

帘底容光天样远。塘水满。无计量深浅。倚花枝。

明月时。相思知君知不知。

形式:

鉴赏

这首《河传》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冯幵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意境的画面。

首句“遥望塘上藕花秋”,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一片秋日的荷塘,荷花在秋风中摇曳生姿,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下来,“花外盈盈画楼”一句,将视线从自然景观转向了人工建筑,画楼在花影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是诗人心中理想的避风港。

“美人似花楼上望,箜篌。隔帘生暮愁。”这一段描绘了一个女子站在画楼上,眺望着远方,手中轻抚着箜篌,似乎在弹奏着忧伤的曲调,这不仅是对女子形象的刻画,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通过“隔帘生暮愁”这一细节,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念之情融入画面之中。

“帘底容光天样远。塘水满。无计量深浅。”这里通过帘底映照的光芒与天边的广阔形成对比,暗示了距离的遥远和情感的深邃。塘水满溢,象征着情感的充沛与丰富,同时也隐含着深不可测的意味,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

最后,“倚花枝。明月时。相思知君知不知。”诗人以花枝为依托,借明月之光,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之情。无论是花枝的依偎还是明月的陪伴,都成为了诗人情感寄托的对象,而“相思知君知不知”则直接点明了这种情感的复杂与深沉,既是对对方的期待,也是对自己情感的反思。

整体而言,《河传》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于爱情、距离以及自我情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0)

冯幵(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兰陵王.送厉虞卿南归,用清真韵

野烟直。疏柳依依弄碧。

长亭路、尊酒送君,席帽黄尘黯行色。回头念故国。

憔悴长安倦客。

芦花外、秋水自生,一夜愁心抵千尺。前欢坠无迹。

只旧日斜阳,红上离席。一声珍重调眠食。

看玉盏未釂,锦车何在,漫天烟草失故驿。

隔形影南北。心恻。泪痕积。叹送客天涯,如此岑寂。

飘零俊侣愁无极。剩日暮穷巷,几声风笛。

黄昏残雨,却又向,梦里滴。

形式:

浪淘沙.泊舟之罘,烟水合沓,甚有远思。赋示王伯谐、柴予平

岸阔暮潮寒。画角初残。天涯光景一凭阑。

衰柳昏鸦斜日里,满目江山。风紧客衣单。

秋思阑珊。北来鸿雁指君看。

烟水荒荒天四合,何处长安。

形式:

相见欢

微飔不隔庭柯。动秋罗。只觉碧阑干外晚凉多。

花阴转。漏声断。夜如何。自卷水精帘子看明河。

形式:

琵琶仙.日暮倚秋辛阁,闻隔院玉笙声,忽触宿感。用白石自度腔韵写之

杨柳高楼,早憔悴、旧日烟条云叶。

离恨吹入参差,秋风正凄绝。

芳草外、斜阳有限,甚啼到、空山鶗鴂。

十载心期,香消酒冷,弹指能说。

又何事、泊凤飘鸾,漫孤负、青春好时节。

空把一襟零泪,与荒阶苔荚。

休更盼、团圞镜约,恐玉人、两鬓都雪。

总悔珠箔飘灯,那时轻别。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