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其一)

峭碧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

瑶姬宫殿是仙踪。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

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翻译

险峻青翠的山峰共有十二座,冷冽的烟雾与寒树层层叠叠。
这是仙女瑶姬居住的宫殿,金色的香炉旁挂着珍珠帐,白天香气也格外浓郁。
自从楚王的美梦中断后,人间便再无路径与之相逢。
直到今天,云雾雨丝中仍带着忧愁的神色。月儿斜挂在江面上,清晨的船桨摇动伴随着钟声。

注释

峭碧:形容山峰险峻而颜色青翠。
参差:形容山峰高低不齐。
十二峰:指具体的山峰数量,也可能象征众多。
冷烟:冷清的烟雾。
寒树:指耐寒常绿或秋冬季节仍带有绿意的树木。
瑶姬:传说中的仙女名字。
宫殿:指仙女居住的地方。
仙踪:仙人的行踪或居住地。
金炉:金色的香炉,可能用于宗教仪式或装饰。
珠帐:用珍珠装饰的帐幕,表示奢华。
香霭:浓郁的香气,像雾一样弥漫。
一自:自从。
楚王:古代楚国的君主,这里特指梦遇神女的楚怀王。
惊梦断:从美好的梦境中突然醒来,比喻美好的事物突然结束。
人间:尘世,与仙境相对。
云雨:既指自然界的云和雨,也暗喻男女情事,这里借指楚王与神女的邂逅。
带愁容:充满哀愁的样子。
月斜:月亮偏西,表示时间已晚或清晨将至。
征棹:远行的船桨,代指离别或旅途。
晨钟:清晨的钟声,常用来报时或作为寺院的信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其中“峭碧参差十二峰”写出了山峰的雄伟和层次分明,"冷烟寒树重重"则营造出一种深邃幽静的氛围。"瑶姬宫殿是仙踪"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而“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情景。

然而,从“一自楚王惊梦断”开始,诗人的情感发生了转变。"人间无路相逢"表达出一种对于尘世难以重逢的无奈。而最后两句“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不舍,以及当前孤独旅途中的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比仙境与尘世,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凡俗、追求永恒美好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了面对现实无奈的情感波动。

收录诗词(13)

牛希济(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五代词人。词人牛峤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

  • 籍贯:陇西(今甘肃)
  • 生卒年:872?~?

相关古诗词

临江仙(其二)

谢家仙观寄云岑,岩萝拂地成阴。

洞房不闭白云深。当时丹灶,一粒化黄金。

石壁霞衣犹半挂,松风长似鸣琴。

时闻唳鹤起前林。十洲高会,何处许相寻。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三)

渭阙宫城秦树凋,玉楼独上无憀。

含情不语自吹箫。调清和恨,天路逐风飘。

何事乘龙人忽降,似知深意相招。

三清携手路非遥。世间屏障,彩笔画娇饶。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四)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

满庭重叠绿苔斑。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

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

风流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判死为红颜。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临江仙(其五)

素洛春光潋滟平,千重媚脸初生。

凌波罗袜势轻轻。烟笼日照,珠翠半分明。

风引宝衣疑欲舞,鸾回凤翥堪惊。

也知心许恐无成。陈王辞赋,千载有声名。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