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原伯运使归会稽用送徐叔智韵

秧田水满麦栖亩,劝农使者翩然去。

去年愁苦救荒时,岂敢梦为今日归。

天津桥西官柳陌,文书灯火长相觅。

江山信美不留人,寂寞回潮工送客。

镜湖一曲浙河东,万顷太湖蓑笠翁。

愿赓四愁作五咏,我所思兮思剡中。

形式: 古风

翻译

稻田里的水满溢,麦地静待丰收时,劝农的使者轻盈离去。
去年饥荒时满心忧虑,怎敢梦想今日能回归。
天津桥西官道旁,文书灯火夜未央,寻找着忙碌的身影。
美景虽好留不住人,只有寂寞的潮水伴送离别客。
镜湖边的曲径通向浙河东,万顷太湖之上,老翁披蓑戴笠守望。
希望能续写忧国之诗,心中所想,仍是剡中的故乡。

注释

秧田:稻田。
劝农使者:负责农业的官员。
愁苦:忧虑。
救荒:救灾。
天津桥:古代地名。
文书灯火:夜间处理公文的灯火。
江山:美丽的自然景色。
寂寞回潮:孤独的潮水。
镜湖:湖泊名。
浙河:浙江的别称。
蓑笠翁:披蓑戴笠的老人。
赓:续写。
四愁: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咏:五首诗。
思剡中:思念剡中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送曾原伯运使归会稽用送徐叔智韵》。诗中描绘了稻田丰盈、麦穗饱满的丰收景象,曾原伯作为劝农使者归来,与去年救荒时的情景形成对比,表达了对丰收的欣慰和对曾原伯回归故里的喜悦。接下来,诗人通过天津桥西的官柳和灯火,暗示了曾原伯在忙碌的公务中寻找文书的场景,体现了他对职责的认真态度。

然而,尽管景色优美,但诗人感慨江山虽美,却留不住人,暗示了曾原伯即将离开的离别之情。最后,诗人以镜湖和浙河东的渔翁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希望继续以诗歌形式表达对故乡剡中的思念,同时也寄寓了对曾原伯的祝福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丰收的赞美,又有对友人的惜别,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收录诗词(2044)

范成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字:致能
  • 号:称石湖居士
  • 籍贯: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126-1193

相关古诗词

送温伯归福唐纳妇且约复游霅川

揽秀堂前一笑倾,都忘身世两浮萍。

扶藜处处从君赏,落笔时时得我惊。

荔熟闽山劳梦想,蘋香苕水约逢迎。

袛愁误入桃源后,从此车轮四角生。

形式: 七言律诗

送遂宁何道士自潭湘归蜀(其一)

尘埃波浪几东西,归去丹瓢挂杖藜。

戊己炉中真造化,功成分我一刀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送詹道子教授奉祠养亲

新安学宫天下稀,先生孝友真吾师。

斑衣误作长裾曳,二年思归今得归。

笺词上诉人叵挽,玺书赐可群公叹。

青山百匝不留人,空与诸生遮望眼。

白云孤起越南天,向来恨身无羽翰。

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鹤发鬖鬖堂上坐,儿孙称觞妇供果。

世间此乐几人同,看我风前孤泪堕。

一杯送舟下水西,我欲赠言无好词。

径须唤起束广微,为君重补南陔诗。

形式: 古风

送滕子昭绩溪罢归

天马西极来,目力尽九寰。

执辔者谁欤,堕此空谷间。

草深石齧足,一跃度孱颜。

长风送逸驾,荡荡登虎关。

五云清都上,白日开帝闲。

钩陈动光彩,球琳锵辔环。

亦复念旧群,依然叹驽顽。

红尘起天末,可望不可攀。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