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羽逐青丝,翩翩南下时。
巴人迎道路,蛮帅引旌旗。
暮雨山开少,秋江叶落迟。
功成益地日,应见竹郎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即将启程赴任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开篇“白羽逐青丝,翩翩南下时”两句,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翱翔于天际、随风向南的画面,其中“白羽”指的是鹅或鸭等水鸟,它们成群结队地飞行,象征着官员的离去和旅途的开始。
接下来的“巴人迎道路,蛮帅引旌旗”两句,则描绘了当地百姓及少数民族首领对这位官员的欢送场景。这里的“巴人”指的是居住在长江三峡地区的人们,“蛮帅”则是对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一种尊称,表明他们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官员表示出尊敬和欢迎。
诗中间的“暮雨山开少,秋江叶落迟”两句,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其中“暮雨”给人以清凉和宁静之感,“山开少”则暗示着一片开阔的景色,而“秋江叶落迟”则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情绪,可能是对离别的不舍。
最后,“功成益地日,应见竹郎祠”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李中丞未来的美好祝愿。这里的“功成”意味着官员在任期间取得的成就,而“益地”则是希望他能够继续为民造福,“应见竹郎祠”中的“竹郎祠”可能指的是一处供奉当地名人的庙宇,诗人希望李中丞将来能像那些受到尊崇的人物一样,被百姓所铭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离别及未来的美好祝愿,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对生活的美好期待。
不详
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过淮芳草歇,千里又东归。
野水吴山出,家林越鸟飞。
荷香随去棹,梅雨点行衣。
无数沧江客,如君达者稀。
春草东江外,翩翩北路归。
官齐魏公子,身逐谢玄晖。
山色随行骑,莺声傍客衣。
主人池上酌,携手暮花飞。
少年兼柱史,东至旧徐州。
远属平津阁,前驱博望侯。
向营淮水满,吹角楚天秋。
客梦依依处,寒山对白楼。
万里向南湘,孤舟入桂阳。
诸侯迎上客,小吏拜官郎。
春服橦花细,初筵木槿芳。
看承雨露速,不待荔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