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子真八月十四日夜赏月之什

西园清夜喜追随,唯恐冰轮出海迟。

不但旷怀皆我辈,要知痛饮是吾师。

十分未放蟾盈魄,三匝先惊鹊绕枝。

此夕清欢那复有,世间能得几人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西园的宁静夜晚,我欢喜地跟随赏月,唯恐明月迟迟不从海上升起。
这不仅仅是我们这群胸怀开阔的人的共同享受,要知道畅饮美酒是我的老师。
月亮还未完全圆润,但已足够吸引我们欣赏,连鸟儿也提前被月光惊动围绕树枝。
这样的清夜良辰,哪里还能再寻?世间能理解并共享这份乐趣的人又有几个呢?

注释

西园:古代园林,此处指赏月的好地方。
冰轮:指明亮的月亮,因其在夜间如冰轮般皎洁。
旷怀:开阔的胸怀,指豁达的心境。
痛饮:尽情饮酒,表示对美好时光的热烈庆祝。
蟾盈魄:月亮圆满,古人常以‘蟾宫’或‘蟾蜍’代指月亮。
三匝:周遭三次,形容鸟儿环绕的次数多。
清欢:清静欢乐,指美好的夜晚和赏月的愉悦。

鉴赏

这首宋诗《和李子真八月十四日夜赏月之什》由蔡戡所作,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西园度过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共同欣赏中秋月景的情景。首句“西园清夜喜追随”,写出了诗人对月夜的热爱和与朋友相伴的喜悦。次句“唯恐冰轮出海迟”形象地表达了他们期待月亮升起的急切心情。

“不但旷怀皆我辈”表明诗人与朋友们胸怀宽广,志趣相投,共享这份清高情怀。接着,“要知痛饮是吾师”一句,以饮酒助兴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视畅饮为人生导师。

“十分未放蟾盈魄”描述了月亮渐圆的过程,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月色的渐浓。“三匝先惊鹊绕枝”则通过鹊鸟的动态,增添了月夜的生动气息,也寓言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观察入微。

尾联“此夕清欢那复有,世间能得几人知”感慨良多,既是对眼前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是对知音难觅的感叹,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孤寂与自得其乐的情绪。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富有诗意,展现了宋人赏月活动中的闲适与雅致。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奉祠东归(其二)

书生贱分动多奇,浪得声名毁亦随。

绝口不须谈世事,扪心唯有仗天知。

人间变态浑如戏,眼底风光总是诗。

白石清泉无限好,挂冠神武未为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奉祠东归(其一)

老来不复叹飘零,游宦真如水上萍。

绵力何堪分阃寄,宽恩犹许奉祠庭。

休誇仙去骑鲸李,剩喜归来化鹤丁。

料得亲朋相慰藉,还惊双鬓失青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奉酬介卿惜春之什

屈指骎骎向六旬,每于春事尚关情。

病逢时节还虚度,老去光阴只暗惊。

剩喜清新诗句好,休辞潋滟酒杯盈。

荣枯代谢年年事,怪底莺声诉不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盱眙

自古东南第一山,于今无异玉门关。

乱云衰草苍茫外,赤县神州指顾间。

击楫何人酬壮志,凭栏终日惨愁颜。

中原父老应遗恨,祇见旃车岁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