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介卿惜春之什

屈指骎骎向六旬,每于春事尚关情。

病逢时节还虚度,老去光阴只暗惊。

剩喜清新诗句好,休辞潋滟酒杯盈。

荣枯代谢年年事,怪底莺声诉不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手指飞快地接近六十岁,每当春天来临,我仍然心系其事。
疾病缠身,每当这个季节又虚度了时光,随着年龄增长,光阴流逝让我暗自惊叹。
幸好还有美好的清新诗句可以欣赏,不必推辞满满一杯的美酒。
每年的荣枯更迭,奇怪的是,鸟儿的叫声仿佛在诉说着不公。

注释

屈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骎骎:迅速的样子。
六旬:六十岁。
春事:春天的景色或事物。
病逢时节:疾病在这样的季节。
虚度:白白度过。
老去:随着年龄增长。
光阴:时间。
剩喜:尚且欢喜。
清新:清新的。
诗句:诗歌。
潋滟:形容酒液满溢。
盈:满的。
荣枯代谢:事物的兴衰更替。
怪底:为何。
莺声:莺鸟的鸣叫声。
诉不平:表达不满。

鉴赏

这首宋诗是蔡戡所作,题为《奉酬介卿惜春之什》。诗中,诗人以自己的年龄为引,感叹时光匆匆,临近六十,春天的到来仍然牵动他的情感。他因病体虚弱,春天的美好时光似乎在虚度中流逝,让他深感岁月无情。诗人欣慰于仍有清新动人的诗句可以陶冶性情,但又不愿推辞杯中美酒,尽管心中明白青春已逝,岁月更迭。

诗的尾句“怪底莺声诉不平”,以莺鸟的鸣叫表达对时光流逝的不平,寓言般地传达出诗人对青春不再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深深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阶段的敏感体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收录诗词(255)

蔡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官吏。蔡襄五世孙,蔡伸嫡孙。始居武进,初以荫补溧阳尉,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累官宝谟阁直学士。七年,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八年,知江阴军。历广东、京西转运刮宫,广东、湖南提刑。淳熙十年(1183)由湖广总领徙建康府总领,寻徙淮西总领。光宗绍熙元年(1190)为浙东提刑,召除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五年,兼知临安府,再任湖广总领。宁宗庆元二年(1196)知隆兴府。嘉泰元年(1201)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勤政爱民,赢得清声。生性洒脱,不肯与权奸为伍。韩侂胄掌权后,便告老还乡。才华出众,著作甚丰

  • 字:定夫
  • 籍贯:福建仙游
  • 生卒年:1141—1182

相关古诗词

盱眙

自古东南第一山,于今无异玉门关。

乱云衰草苍茫外,赤县神州指顾间。

击楫何人酬壮志,凭栏终日惨愁颜。

中原父老应遗恨,祇见旃车岁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金坛灯市甚盛介卿见招不能往以诗谢之

可堪回首少年强,灯夕追游得许忙。

老去情怀甘寂寞,年来节物转凄凉。

出门有碍身如绊,异县相望道且长。

漫想故人行乐处,水晶宫里醉霞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金陵道中

蚤年游历遍诸方,触处无心是道场。

三已不须形喜愠,两来宁肯异炎凉。

落霞孤鹜仍秋水,衰草残云又夕阳。

天假一帆风力便,回头五日到家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南昌大阅

自昔洪都地望雄,剑光直与斗牛通。

角声悲壮秋风里,旗影横斜晚照中。

帘幕万家观小队,弓刀千骑拥元戎。

此身虽老心犹壮,自笑凭鞍矍铄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