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明寺攻文僧林复上人房

谁寄湘南信,阴窗砚起津。

烧痕碑入集,海角寺留真。

楼憩长空鸟,钟惊半阙人。

御沟圆月会,似在草堂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谁人将信送到湘南,阴暗的窗户下研磨墨汁润笔。
碑文上的火烧痕迹被收录成集,遥远的海边寺庙里珍藏着真迹。
楼阁中歇息,仰望天空飞鸟,钟声惊动了半座城的人。
想象着御沟边的圆月聚会,仿佛我身处在草堂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的作品,名为《题西明寺攻文僧林复上人房》。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建筑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怀念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谁寄湘南信,阴窗砚起津。"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孤寂的情境。"谁寄湘南信"可能是指有人在遥远的地方写下了思念之情,而"阴窗砚起津"则是说在阴暗的窗前,墨渍如同小溪流淌,传达出诗人静夜里对远方亲友或故土的深切思念。

"烧痕碑入集,海角寺留真。"

这两句表明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和文化遗产的珍贵。"烧痕碑入集"可能是指某些碑文因为年久失修而出现裂痕,但这些都被收录在书集中,成为了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而"海角寺留真"则暗示了即便是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也保留着纯净不受污染的真实存在。

"楼憩长空鸟,钟惊半阙人。"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楼憩长空鸟"可能是说在高高的楼台上,有鸟儿展翅飞翔于广阔的天空之中,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而"钟惊半阙人"则是指寺庙中的钟声突然响起,让正在沉思的人们感到意外,但这种意外带来的是心灵上的震撼和清醒。

"御沟圆月会,似在草堂身。"

最后两句诗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御沟圆月会"可能是指在皇帝赐名的河流边上,举行了赏月之会,月亮如同圆盘悬挂于天际。而"似在草堂身"则是说诗人仿佛置身于古时文人聚集的草堂之中,与古代文人的精神相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寺庙、自然景物和历史文化遗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以及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收录诗词(170)

李洞(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晚唐诗人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 字:才江

相关古诗词

题南鉴公山房

竹房开处峭,迥挂半山灯。

石磬敲来穴,不知何代僧。

讲归双袖雪,禅起一盂冰。

唯说黄桑屐,当时着秣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题慈恩友人房

贾生耽此寺,胜事入诗多。

鹤宿星千树,僧归烧一坡。

塔棱垂雪水,江色映茶锅。

长久堪栖息,休言忆镜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题新安国寺

佛亦遇艰难,重兴叠废坛。

偃松枝旧折,画竹粉新乾。

开讲宫娃听,抛生禁鸟餐。

钟声入帝梦,天竺化长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题薛少府庄

何须凿井饮,门占古溪居。

寂寞苔床卧,寒虚玉柄书。

有期登白阁,又得赏红蕖。

清浅蒲根水,时看鹭啄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