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即事(其二)

一日四时具,从来五岭然。

留连落花雨,依约熟梅天。

瘴重常垂箔,春深未脱绵。

新来那戒饮,未夜已思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一天之内四季皆备,自古以来岭南就是这样。
欣赏着落花如雨,仿佛预示着梅子成熟的季节。
湿热的瘴气常常使窗户垂下竹帘,春天深入却还未脱去冬衣。
最近我戒酒不易,夜晚还没到就已想入睡。

注释

一日四时:指一天内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从来:自古以来。
五岭:古代南方的五个山脉,这里泛指岭南地区。
留连: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
熟梅天:指梅子成熟的季节,通常指夏季。
瘴重:湿热的瘴气。
垂箔:垂挂竹帘以遮挡热气和蚊虫。
脱绵:脱去棉衣。
新来:最近。
那戒:难以戒掉。
未夜已思眠:夜晚还未到来就开始想睡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恬淡的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一日四时变化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一日四时具,从来五岭然"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时间流转的认知,以及他所处的地理位置——五岭之南,这不仅是地理概念,也隐含着文化和心理的边界。

"留连落花雨,依约熟梅天"中的“留连”二字表明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留恋,而“落花雨”和“熟梅天”则描绘了一种春末或初夏的景象,花瓣随着细雨飘零,而梅子在这期间渐渐成熟。这种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生命过程中的美好瞬间的感悟。

"瘴重常垂箔,春深未脱绵"一句中,“瘴”指的是纱线或轻薄的织物,而“箔”则是古代的一种窗棂,这里可能象征着室内的温馨与隔绝。诗人通过这两者的结合,描写了自己置身于深春时节所营造出的宁静氛围。

最后两句“新来那戒饮,未夜已思眠”表达了诗人在日暮之际,对即将到来的夜晚有着某种期待或准备,同时也流露出对睡眠的向往,这不仅是生理需求的体现,更可能是心理状态的一种写照——一种对于内心世界的渴望与逃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享受孤独生活美好的情操,同时也透露出对周遭环境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桂林即事(其一)

每测南方候,时惊北客心。

一冬无雁过,三月有蛩吟。

槐暑常临午,梅霖不待壬。

近来知节适,不怕瘴烟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桂林宴交代董侍郎乐语口号

同是虚皇老从臣,海山深处细论心。

金兰谊笃新藩翰,玉笋班趋旧禁林。

对月不妨延桂影,思人惟有护棠阴。

公归定是调商鼎,莫忘梅花雪片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桂林鹿鸣宴乐语口号

玉帐宏开会众英,崭崭头角露峥嵘。

人才数半凌烟赞,姓氏推先月旦评。

桂子风前鹏翮健,梅花雪外马蹄轻。

两魁衣钵须争继,联辔归来昼锦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益昌官舍简炳仲

不管天涯与海濒,万红千紫一番新。

楼头钟鼓三更雨,墙外莺花二月春。

风软雁奴归羽急,日迟鸠妇唤声频。

青门载酒浑闲事,愁杀英雄老塞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