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其六十八)

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复少。

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

坏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

城郭今日来,一沤曾已晓。

形式: 偈颂 押[筱]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山中的人,他的外貌古朴,言语简少,与世隔绝。诗人通过“木平山里人”这一形象,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意境。接下来,“貌古言复少”进一步强调了这位隐士的孤独和淡泊。

“相看陌路同,论心秋月皎。”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将隐士与外界的隔阂与内心的纯净进行对比,以“秋月皎洁”象征内心世界的明亮与纯净,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精神世界的赞美。

“坏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这两句诗则通过描述隐士的衣着和生活场景,进一步展现其生活的简朴与自然和谐。坏衲(破旧僧衣)与非蚕(非人工纺织)形成对比,突出了隐士生活的朴素;而“助歌声有鸟”,则以自然界的鸟鸣声作为背景音乐,增添了诗境的生动性和和谐感。

最后,“城郭今日来,一沤曾已晓。”这两句诗将读者的视线从山林中的隐士拉回到现实世界,暗示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状态的向往与理解。一沤(水面上的小泡沫)在这里象征短暂与微不足道,与隐士生活的永恒与深远形成对比,深化了主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纯净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一二首(其六十九)

一沤未发时,宝盖向空垂。

瑞色飘飘起,香风拂拂吹。

何劳轻举拂,不假略扬眉。

五百曾亲献,如来印可之。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

百丈说大义,辛勤事可知。

龙门无道理,大众绝狐疑。

帝力乾坤重,君恩雨露垂。

有人相借问,云外略扬眉。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一)

鼓声才动,法义已周。大众上来,寻光而至。

山野高提祖印,诸人共息狐疑。

直须倒岳倾湫,切莫寻枝摘叶。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七十二)

南阎浮提人,就中多闹乱。

无想四禅天,根性最迟缓。

迟速不同伦,染净难回换。

两个五伯文,元来是一贯。

贯贯,哑子拍手高声唤,聋人听得佯不管。

天明日出是夜半,智者大师谭止观。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