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邛竹杖铭》由魏晋时期的苏彦所作,通过描绘邛竹杖的特性,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道德观念。
“安不忘危,任在所杖”,开篇即点明主题,强调即使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也不应忘记潜在的危险,而应做好准备,正如手中的邛竹杖一样,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挑战。
“秀矣云竹,劲直筱簜”描绘了邛竹的外在之美与内在之坚,如同云中的翠竹般秀丽,又如细小的竹子般坚韧,象征着人格的高洁与刚毅。
“节高质贞,霜雪弥亮”进一步赞美邛竹的品质,无论外界环境如何严酷,其节操依然高洁,品质依旧坚贞,犹如霜雪中更加明亮,寓意着高尚品德在逆境中的光辉。
“圆以应物,直以居当”指出邛竹杖的实用价值,无论是圆润的形态适应各种用途,还是挺直的姿态符合正直的原则,都体现了事物的和谐与恰当。
“妙巧无功,奇不待匠”则表达了对邛竹自然之美的赞赏,认为其独特的魅力无需人工雕琢,自然天成的美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君子是扶,逍遥神王”最后将邛竹杖与君子相联系,比喻君子如同邛竹杖一般,不仅在物质上提供支持,更在精神上引领人们追求自由与智慧的生活,成为逍遥自在的王者。
整首诗通过对邛竹杖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物理特性的美好,更蕴含了对人生、道德和理想境界的深刻思考,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