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张进彦见寄

皇华应记去年曾,六辔驰驱问固陵。

道路向来荒枳棘,堤封从昔错沟塍。

烟销列嶂秋光远,木落长淮霁色澄。

自笑壮心穷未已,欲言言大怕人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去年的辉煌应该还记得,驾驭着六马疾驰探访固陵。
昔日的道路满是荒草荆棘,河堤和田埂早已交错杂乱。
秋烟消散,远处山峰清晰可见,落叶纷飞,淮河两岸的雨过天晴格外明亮。
我自嘲壮志未酬,想要说话又怕被人厌恶。

注释

皇华:指朝廷的使节或使者。
六辔:古代驾车时用的六条缰绳,象征尊贵或权力。
固陵:地名,可能指特定的陵墓或古迹。
荒枳棘:形容道路荒凉,杂草丛生。
堤封:河堤周围的土地。
错沟塍:交错的沟渠和田埂。
烟销列嶂:秋雾消散,山峰显现。
木落长淮:树叶凋零,淮河水色清澈。
壮心:豪情壮志。
人憎:被人讨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之道的作品,名为《酬张进彦见寄》。从这段文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往昔时光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皇华应记去年曾,六辔驰驱问固陵"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追寻去年的足迹,询问古老陵墓的情况。这里的“皇华”可能指的是皇家陵墓,而“六辔”则是比喻快速奔行的马车,展现出诗人对历史与文化遗产深厚的情感。

"道路向来荒枳棘,堤封从昔错沟塍"两句描绘了时间流逝后,路途变得荒凉,堤防也随之破败。这里的“荒枳棘”形象地描述了时光带来的沧桑变化,而“堤封从昔错沟塍”则是对历史遗迹消失的一种哀叹。

"烟销列嶂秋光远,木落长淮霁色澄"两句,是诗人对于景物的描绘。秋天的山峦在薄雾中显得遥远而神秘,而树叶落尽后的长淮河畔,则是清晨露水后的明净景致。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传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情怀。

"自笑壮心穷未已,欲言言大怕人憎"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于自己壮志未酬的自嘲,以及对表达深沉情感时所持有的谨慎态度。这里“壮心”指的是年轻时的雄心壮志,“穷未已”则表示这些志向至今仍未实现。而“欲言言大怕人憎”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困惑,表达了对深情厚谊的珍惜。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友情、历史与个人理想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酬李才叔见赠

篙师且缓莫予催,老眼逢君喜暂开。

相与未成招隐什,分携宜尽送行杯。

谁令急景堂堂去,我为佳人得得来。

万壑千岩终欲遍,归欤清梦转幽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酬陈勉仲勉仲寄示诸公所和黄字韵诗轴且责其归重念匹夫怀璧之罪不敢靳因复和其韵反之

失梳蓬鬓结,欠洗垢衣黄。

我欲齐荣辱,谁能较短长。

贱贫犹不去,富贵慎无忘。

岂敢贪怀璧,春秋戒越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酬周少隐赠行之什

我老无知独梦鱼,清风一枕午钟馀。

忽惊珠玉情相厚,便觉山林计不疏。

酒熟会看延客醉,诗成还复遣儿书。

何人竟得閒中趣,只恐无聊叹索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酬章序臣二首(其二)

老懒观梅喜见花,一枝聊复寄君家。

清香扑袂传春信,疏影摇窗借日华。

小小池塘从掩映,依依杨柳漫交加。

和羹风味今犹古,回首青青遂有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