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偶成六首(其三)

生憎尘俗苦相侵,渐渐移家入远林。

但得瓮中多白酒,何须囊里有黄金。

关山夜静笳声惨,淮海秋高雁影沈。

底事怀人作痴坐,短檠花冷石房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深深厌恶尘世的纷扰,逐渐把家迁移到远方的树林。
只要有酒壶里装满白酒,何必还要黄金满袋。
夜晚的关山寂静,只听见悲凉的胡笳声,秋天的淮海高旷,大雁的影子沉没在水边。
为何独自坐着思念远方的人,昏暗的灯下,冷落的花影,深宅石屋之中。

注释

生憎:深深厌恶。
尘俗:世俗纷扰。
苦相侵:不断侵扰。
渐渐:逐渐。
移家:搬家。
远林:远方的树林。
但得:只要。
瓮中:酒壶。
多白酒:装满白酒。
何须:何必。
囊里:口袋。
黄金:黄金。
关山:山川关隘。
笳声:胡笳声。
惨:悲凉。
淮海:淮河与大海之间。
雁影沈:大雁身影低垂。
底事:为何。
怀人:思念远方的人。
痴坐:呆坐。
短檠:昏暗的小灯。
花冷:花影冷落。
石房深:深宅石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生憎尘俗苦相侵”直接表达了对世俗困扰的厌恶,他选择远离尘嚣,迁居到幽静的远林之中。第二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逃离,以寻求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两句“但得瓮中多白酒,何须囊里有黄金”,诗人表明自己并不追求物质的富足,只要有清酒相伴,就能满足,反映出他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关山夜静笳声惨,淮海秋高雁影沈”描绘了夜晚的边塞景象,凄凉的胡笳声与秋天的高远天空下南飞的大雁形成鲜明对比,寓含着诗人对边关战事的忧虑以及对家乡的思念。

最后两句“底事怀人作痴坐,短檠花冷石房深”,诗人独自坐在昏暗的灯下,花已凋零,石室寂静,表达了他因怀人而陷入沉思的状态,透露出淡淡的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理想,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夜偶成六首(其四)

孤云杳杳雁声寒,黄叶萧萧诗思悭。

坐对酒樽怀北海,啸歌白石向南山。

菊花野雨家何处?莼老秋风客未还。

梁甫不吟君莫问,卧龙寂寞草庐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秋夜偶成六首(其五)

冉冉新霜上鬓毛,相逢何事论英豪?

山城雨重钟声短,海国风清剑气高。

且自草衣同牧竖,不须骢马列官曹。

古来勋业真堪笑,三士杀身争二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秋夜偶成六首(其六)

潇潇寒雨满江楼,底事无端生百忧。

铁砚磨穿灯火夜,貂裘敝尽风霜秋。

五更空自听鸡舞,四海有谁持犗钩。

可羡当时张许辈,蒲萄宫里烂羊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夜燕山旅舍偶成寄林致和

花漏无声海月阴,小窗灯火夜沈沈。

出师表动英雄志,征伐书移慷慨心。

边塞雪深迷小草,关河秋老见乔林。

不须更论江南事,击剑长歌且漫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