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菱米》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对菱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融入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句“细腰生小楚江多”以生动的比喻,将菱米比作楚江边细腰般纤细的植物,形象地描绘了菱米生长的环境和形态。接着,“嗜芰先生奈老何”则表达了对菱米的喜爱之情,仿佛将其视为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
“金粟曾分花作镜,玉粳微粲采时歌”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菱米的果实比作金色的粟粒,如同镜子般反射着光芒;同时,也借采菱之人的歌声,展现了采摘菱米时的欢乐与喜悦。
“虚传白石炊丹鼎,一任青菰饷绿蓑”这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菱米的独特之处。白石与丹鼎象征着传统烹饪方式,而青菰与绿蓑则是对菱米烹饪方法的创新与自由。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菱米营养价值和烹饪方式的肯定。
最后,“却粒还堪饵沙角,胡麻从此谢仙娥”两句寓意深远。却粒(拒绝粮食)在这里并非指真正的拒绝食物,而是指选择更健康、更有营养的食物。饵沙角(用沙子钓鱼)则是一种比喻,暗示菱米可以作为健康的替代品。胡麻(芝麻)与仙娥(仙女)的提及,则是诗人对菱米营养价值和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一种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菱米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生活以及健康饮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