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伯顺年兄

王师张挞伐,四处大徵兵。

枵腹焉能战,所忧在呼庚。

中帑不可问,何贵举朝争。

便宜取济事,古人亦有行。

金花数十万,三军色肉生。

矫诏非无罪,久矣权重轻。

圣怒原不测,严谴翻为荣。

岂其爱阿堵,想为尊朝廷。

外人那得知,微意恐不明。

未免损圣德,成我臣子名。

此处应介介,君何以为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现实,以及官场的腐败与权力的滥用。诗人通过描述征兵、财政困难、矫诏等问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首句“王师张挞伐,四处大徵兵”描绘了朝廷大规模征兵的情景,暗示了战争或内乱的背景。接着,“枵腹焉能战,所忧在呼庚”表达了士兵们因饥饿而难以作战的困境,同时也揭示了民众生活的艰辛。这一句中的“呼庚”可能是指向神灵祈求援助,反映了人民在困境中寻求超自然力量帮助的心态。

“中帑不可问,何贵举朝争”指出朝廷财政状况堪忧,官员们却争相追求权势和财富,体现了官场的腐败。接下来,“便宜取济事,古人亦有行”表明诗人认为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权宜之计是合理的,但同时也对这种做法持保留态度。

“金花数十万,三军色肉生”描绘了通过大量赏赐来激励军队的情形,暗示了这种做法可能带来的短期效果。然而,“矫诏非无罪,久矣权重轻”批评了政府通过虚假命令来解决问题的做法,并指出这种行为已经持续很久,显示了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失衡。

“圣怒原不测,严谴翻为荣”反映了皇帝的愤怒和严厉惩罚,但这种惩罚反而被某些人视为荣耀,揭示了社会价值观的扭曲。最后,“岂其爱阿堵,想为尊朝廷”质疑人们追求财富是否真正出于对朝廷的尊重,还是仅仅为了个人利益。

“外人那得知,微意恐不明”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上层人士真实动机的怀疑,以及对普通人无法理解复杂政治局面的感慨。“未免损圣德,成我臣子名”则指出这种行为可能会损害皇帝的圣明形象,同时也损害了作为臣子的名声。

“此处应介介,君何以为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明代末期的社会矛盾和政治问题,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洞察力和对正义的追求。

收录诗词(364)

范景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无月

清宵何事偏阴雨,一岁中秋得几回。

有酒停斟迟月上,将眠更起看云开。

光馀明夜留相补,约定故人怨不来。

若使游仙成好梦,也应无用管弦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叶以仲李元冶年兄招饮邸中

滚滚京尘障眼生,寒冰对照玉堂清。

挑灯浅语俱堪味,发箧新诗漫付评。

混世无能甘独醒,知心倍自见深情。

牢骚已向酬觥尽,独有忧天意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陪祀长陵(其一)

螭文隐起护丰碑,祖烈开天不尽思。

鱼藻兴怀空怅望,来游先到九龙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陪祀长陵(其二)

松风一道泻寒泉,碧瓦鳞鳞白玉栏。

一自路荒清跸后,廿年想杀老中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