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后得宋中道书

宵梦宋子语,昼得宋子书。

书意与梦语,曾不异往初。

昔我遭家难,逢子亦在庐。

我南君大梁,千里非隔疏。

念处天地中,天地犹一车。

日月为两毂,星辰随徐徐。

昼夜转不已,载之将焉如。

冉冉趋死乡,万古曾无馀。

其间乃有梦,觉实梦何虚。

何虚亦何实,及尽皆同墟。

身世既若此,合离休叹诸。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夜晚梦见宋子的话语,白天收到宋子的信件。
信中的意思与梦境中的言语,丝毫没有偏离当初的初衷。
过去我遭遇家庭困境,那时你也在我身边。
我南下你去往大梁,千里之遥并未使我们疏远。
身处天地之间,感觉天地如同一辆车,
日月如同车轮的轴心,星辰缓缓转动。
日夜不停流转,这辆‘车’又将驶向何处?
逐渐接近死亡之地,自古以来无人幸免。
在这过程中,梦境出现,醒来后发现梦境并非虚幻。
梦境与现实何者更真?到头来都化为尘土。
既然人生如此,无需再感叹离合无常。

注释

宵梦:夜晚的梦境。
宋子:朋友的名字。
昼得:白天收到。
书意:信中的意思。
曾不:竟然未。
家难:家庭的困难。
庐:居所。
大梁:古代地名,今河南开封附近。
隔疏:距离并不遥远。
冉冉:渐渐地。
死乡:死亡之地。
墟:废墟,此处指归宿。
合离:离散聚合。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梦后得宋中道书》,通过对梦境和书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首句“宵梦宋子语”和“昼得宋子书”相呼应,显示出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诗人回忆起过去共度难关的时光,虽然相隔千里,但感觉并不遥远,如同在同一辆天地之车上,日月星辰相伴,昼夜轮转。

接着,诗人感慨人生的短暂,“冉冉趋死乡”,暗示生命的消逝。梦境与现实在此变得模糊,梦与书中的内容仿佛难以分辨,都是虚实相融,最终归于“同墟”。诗人认为,面对身世变迁,不必再感叹离合,因为一切都是自然的过程。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出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梦觉

夕梦多梦之,觉来遂成忆。

忆子生平时,事往无一得。

信若此梦寐,岂不见颜色。

复存来告言,言虚音匪默。

是觉曷为真,觉梦可以惑。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梦登天坛

夜梦登天坛,坛上两仙人。

来时乘白凤,去时乘白麟。

我问不我语,飒飒山中雨。

形式: 古风

梦登河汉

夜梦上河汉,星辰布其傍。

位次稍能辩,罗列争光芒。

自箕历牛女,与斗直相当。

既悟到上天,百事应可详。

其中有神官,张目如电光。

玄衣乘苍虬,身佩水玉珰。

丘蛇与穹鳖,盘结为纪纲。

我心恐且怪,再拜忽祸殃。

臣实居下土,不意涉此方。

既得接威灵,敢问固不量。

有牛岂不力,何惮使服箱。

有女岂不工,何惮缝衣裳。

有斗岂不柄,何惮挹酒浆。

卷舌不得言,安用施穹苍。

何彼东方箕,有恶务簸扬。

唯识此五者,愿言无我忘。

神官呼我前,告我无不臧。

上天非汝知,何苦诘其常。

岂惜尽告汝,于汝恐不祥。

至如人间疑,汝敢问于王。

扣头谢神官,臣言大为狂。

骇汗忽尔觉,残灯荧空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梦感

生哀百十载,死苦千万春。

何为千万春,厚地不复晨。

我非忘情者,梦故不梦新。

宛若昔之日,言语寻常亲。

及寤动悲肠,痛逆如刮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