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感

生哀百十载,死苦千万春。

何为千万春,厚地不复晨。

我非忘情者,梦故不梦新。

宛若昔之日,言语寻常亲。

及寤动悲肠,痛逆如刮鳞。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翻译

生时哀愁百年,死后痛苦千万个春天。
何谓千万春,是大地不再有早晨。
我不是无情之人,但梦境不再有新的内容。
如同往昔的日子,言语平常而亲切。
醒来后触动心肠,悲伤痛苦如同刮鱼鳞般剧烈。

注释

生:生活。
哀:悲哀。
百十载:百年。
死:死亡。
苦:痛苦。
千万春:无数个春季。
何为:什么是。
厚地:大地。
复:再。
晨:早晨。
忘情者:无情之人。
梦:梦境。
故:旧的。
新:新的。
宛若:犹如。
昔:过去。
言语:言语。
寻常:平常。
亲:亲近。
及:等到。
寤:醒来。
悲肠:悲伤的心肠。
痛逆:剧痛。
刮鳞:刮鱼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梦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哀思。首句“生哀百十载,死苦千万春”描绘了生者对亡者的长久哀悼,以及死者在无尽岁月中的孤独与痛苦。接着,“何为千万春,厚地不复晨”进一步强调死亡的永恒和无法逆转,暗示着对亲人再也无法重逢的绝望。

诗人自言“我非忘情者”,表明他对亡者的情感并未因时间而淡忘,反而在梦境中依然亲近如昔。“宛若昔之日,言语寻常亲”描绘出梦境中与亲人交谈的场景,仿佛昨日重现,言语间充满了亲情的温暖。然而,当诗人从梦中惊醒,“及寤动悲肠,痛逆如刮鳞”则揭示出梦醒后的悲伤情绪,如同鱼鳞被刮过般的疼痛,直击人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梦境为载体,抒发了对亡者的深切思念和失去亲人的哀痛,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死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梦睹

闭目光不扬,梦睹良亦审。

既非由目光,所见定何禀。

白日杳无朕,冥遇尝在寝。

此恨不可穷,悲泪空流枕。

形式: 古风 押[寝]韵

检覆叶县鲁山田李晋卿饯于首山寺留别

我本山水乡,看山常不足。

自从到官来,尘事便拘束。

尝闻此山寺,法宇深云木。

无由一来过,梦想向岩谷。

按田趋邻疆,跨马涉平陆。

良友送我行,偶与赏心属。

禅庭鸣白鸡,祖席歌黄鹄。

野气逼人寒,岚光添酒绿。

言离非远离,但爱交情笃。

重游应有期,君亦行车促。

形式: 古风

欲阴

鸲鹆知天风,鹁鸪知天雨。

途路厌尘昏,车马烦泥沮。

阴仍老易觉,体质预辛楚。

安坐与壮年,慎勿忘酒脯。

形式: 古风

欲晚访韩持国忽道损见过不克往持国示诗因答

西云沉日脚,命仆驾我车。

我车已在庭,有客方诣庐。

谈笑不觉夕,鸡黍且烦渠。

重约勿以怪,但当摘园蔬。

形式: 古风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