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晴坐流止亭俯视山下眠云有作

非烟非雾晓濛濛,万象都归一气中。

深似海时初歇雨,白于绵处不随风。

得閒渐有还山意,偃卧宁无泽物功。

亭际老僧来倚槛,只疑下界顿成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雨后山间朦胧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和谐之美。首句“非烟非雾晓濛濛”巧妙地将清晨的景象比喻为既非烟也非雾的朦胧状态,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万象都归一气中”一句,将万物凝聚于同一气息之中,体现了自然界的统一与和谐。

“深似海时初歇雨,白于绵处不随风”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生动地描绘了雨后的山景:雨后初晴,山色深邃如海,静谧而深远;而远处的云朵则洁白如绵,随风轻舞,展现出自然界的动态美。

“得閒渐有还山意,偃卧宁无泽物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平静,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最后一句“亭际老僧来倚槛,只疑下界顿成空”,通过老僧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仿佛整个世界在这一刻变得空灵而纯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456)

释宗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翠微深处为杰上人作

翠微深处乱山中,筑室閒依桂树丛。

夜榻泉鸣空涧雨,晓园花落满林风。

窗含细霭衣长润,桥拥浮槎路不通。

异域十年天万里,几番归梦海云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吕尚书除两浙盐运使

晓别都门柳似烟,大江积雨水如天。

朝中旧听尚书履,吴下新迎运使船。

自古均输资国用,即今纲领任才贤。

莫言此去南京远,咫尺钱塘是日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寄延龄峰讲主

五年不见老龄峰,高枕吴山似卧龙。

海菜晨充斋钵供,天花晴扑讲筵钟。

琅函久閟金襕密,石塔新围宝树重。

道貌近来闻瘦甚,莫如秋后看山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隋堤

搔首隋堤落日斜,已无遗柳可栖鸦。

岸傍昔道牵龙舰,河底今来走犊车。

曾笑陈家歌玉树,却从后土看琼花。

四方正是无虞日,谁信黎阳有鼓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