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雨后山间朦胧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和谐之美。首句“非烟非雾晓濛濛”巧妙地将清晨的景象比喻为既非烟也非雾的朦胧状态,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万象都归一气中”一句,将万物凝聚于同一气息之中,体现了自然界的统一与和谐。
“深似海时初歇雨,白于绵处不随风”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生动地描绘了雨后的山景:雨后初晴,山色深邃如海,静谧而深远;而远处的云朵则洁白如绵,随风轻舞,展现出自然界的动态美。
“得閒渐有还山意,偃卧宁无泽物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平静,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最后一句“亭际老僧来倚槛,只疑下界顿成空”,通过老僧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仿佛整个世界在这一刻变得空灵而纯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