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

长与红尘断往来,茅堂移在白云堆。

发同木叶逢秋改,心似炉烟向晚灰。

老树偏宜孤鹤立,幽花止为一人开。

溪翁本是忘机者,珍重群鸥莫见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充满了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宁静的意境。

首联“长与红尘断往来,茅堂移在白云堆”,诗人以“红尘”象征纷扰的世俗世界,而“茅堂”则代表了隐居之所。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隐居于云雾缭绕之中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与世隔绝、追求心灵自由的志趣。

颔联“发同木叶逢秋改,心似炉烟向晚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诗人头发的白与秋天树叶的黄相比较,暗示岁月的流逝;将内心比作傍晚炉火的余烬,既表现了内心的平静,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

颈联“老树偏宜孤鹤立,幽花止为一人开”,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和谐。老树与孤鹤、幽花与一人,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高洁。

尾联“溪翁本是忘机者,珍重群鸥莫见猜”,诗人自比溪边的老翁,表示自己是一个淡泊名利、不问世事的人。同时,他希望周围的群鸥能够理解并尊重他的生活方式,不要对他有所猜疑或打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一)

局外输赢物外身,闭门猿鹤自相亲。

风摇竹影侵虚幌,雨过山光在隔邻。

鼠堕空瓶惊绝粒,蛩鸣冷甑笑生尘。

年来识得贫中乐,一盗高悬懒向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二)

倚杖柴门送夕曛,长歌三复北山文。

了无痴梦投青琐,止有閒身伴白云。

沙市晚喧饶笋蕨,村童久住厌辛荤。

斋厨午后无烟火,自把茶瓯对此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三)

日出东林众壑暄,野花开遍小桃源。

行吟不负孤筇力,独坐偏宜老树根。

顽铁转身成俗物,名山到处有田园。

生平乐事唯知足,莫怪閒人妄自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马山杂咏三十韵(其十四)

一片蒲团覆石坛,枫林垂荫映眉丹。

新知不羡腰缠玉,往事休论发指冠。

满地征尘生计拙,弥天荒草路行难。

时人莫笑西山饿,周粟繇来不易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