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滩。
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
村荒无径入,独鸟怪人看。
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急遽下行的舟船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特有的情怀与意境。首句“收帆下急水”表明舟船已经停止了扬帆航行,而是依靠水流的力量快速前进,这种动态给人以疾风骤雨般的紧迫感。紧接着,“卷幔逐回滩”则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舟船在激流中奋力前行的画面,"卷幔"可能指的是船帆或是遮蔽物被卷起,而“逐回滩”则是形容水势湍急。
接下来的“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两个句子,则转换了画面的氛围。"江市戎戎暗"表达了一种深邃而又有些阴森的江市景象,可能是因为天色已晚或是由于阴霾的天气。而“山云淰淰寒”则将这种幽冷的情终推向了极致,山间的云雾似乎也被染上了这份寒意。
诗人的情感在“村荒无径入,独鸟怪人看”两句中得到了体现。这是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也是对个人处境的一种隐喻。"村荒无径入"传递出一种孤寂与封闭的感觉,而"独鸟怪人看"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这荒凉之地,似乎被世隔绝,只有偶尔飞过的鸟儿投来好奇或是疑惑的目光。
最后两句“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则描绘了舟船最终停靠于城市的高楼下方,而那"何曾"二字流露出诗人对这意外之遇的一种惊讶和无奈,或许是因为夜色已经深沉,环境变得更加陌生与隔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所遭遇的困顿以及内心的孤独。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沙帽随鸥鸟,扁舟系此亭。
江湖深更白,松竹远微青。
一柱全应近,高唐莫再经。
今宵南极外,甘作老人星。
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浮客转危坐,归舟应独行。
关山同一照,乌鹊自多惊。
欲得淮王术,风吹晕已生。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