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面食行

傅家面食天下工,制法来自东山东。

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块入口心神融。

旁人未许窥炙釜,素手每自开蒸笼。

侯鲭尚食固多品,此味或恐无专功。

并洛人家亦精办,敛手未敢来争雄。

主人官属司徒公,好客往往尊罍同。

我虽北人本南产,饥肠不受饼饵充。

惟到君家不须劝,大嚼颇惧冰盘空。

膝前新生两小童,大者已解呼乃翁。

愿君饤饾常加丰,待我醉携双袖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傅家面食行》描绘了傅家面食的精湛技艺和诱人美味。首句“傅家面食天下工”开门见山,赞美傅家面食技艺之高超,堪称世间一绝。接下来通过“制法来自东山东”暗示其传统源远流长,且独具地方特色。

“美如甘酥色莹雪”形象地描绘了面食的口感和色泽,犹如甘酥般细腻,颜色洁白如雪,令人垂涎欲滴。“一块入口心神融”则强调了品尝后的满足感,仿佛心灵都被这美食所融化。

“旁人未许窥炙釜,素手每自开蒸笼”两句,通过神秘而专注的手艺展示,增加了傅家面食的神秘感和专业性。接着提到其他地方的美食虽多,但似乎都无法与傅家面食相抗衡。

“并洛人家亦精办,敛手未敢来争雄”进一步肯定了傅家在面食领域的地位,即使是洛阳这样的美食之地,也自愧不如。

诗人以个人经历为转折,表示自己虽是北方人,但对傅家面食情有独钟,甚至“惟到君家不须劝”,表达了对傅家面食的喜爱和期待。结尾处,诗人以家中孩童的活泼和自己的期待,再次强调了傅家面食的吸引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从技艺、味道、口碑等多个角度赞美了傅家面食,展现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对傅家手艺人的敬意。

收录诗词(2541)

程敏政(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涿州道中录野人语

我行范阳道,水次遇老叟。

时当孟冬尽,破褐露两肘。

邂逅一咨诹,向我再三剖。

哭言水为沴,天意苦难究。

今年六月间,一日夜当丑。

山水从西来,声若万雷吼。

水头高十丈,没我堤上柳。

手指官路旁,瓦砾半榛莽。

昔有十数家,青帘市村酒。

人物与屋庐,平明荡无有。

水面沈沈来,忽见铁枢牖。

数日得传闻,水蚀紫荆口。

老稚随波流,积尸比山阜。

远近皆汤汤,昏垫弗可救。

如此数月馀,乃可辨疆亩。

下田尽沮洳,高田剩稂莠。

农家一岁计,不复望升斗。

官府当秋来,催租不容后。

嗟嗟下小民,命在令与守。

更有观风使,仰若大父母。

见此如不闻,恐或坐其咎。

我民千馀人,血首当道叩。

始获免三分,有若释重负。

奈何急馀徵,日日事鞭殴。

夫征又百出,一一尽豪取。

悲哉一村中,窜者已八九。

老夫家无妻,一儿并一妇。

两孙方提携,尽可慰衰朽。

岂期天不吊,一旦遂穷疚。

一儿水中没,一妇嫁邻某。

两孙鬻他人,偿官尚难勾。

老身自执役,有气孰敢抖。

反羡死者安,苦恨生多寿。

诏书开赈济,奉者有贤否。

终为吏所欺,此食亦难就。

与其馁填壑,不若举身走。

一饱死即休,宁复念丘首。

呼天一何高,呼地一何厚。

我闻老叟言,垂涕者良久。

恭惟天子圣,化泽被寰囿。

声色弗自御,游畋敢谁诱。

稼穑深所知,真如古明后。

庶徵岂不谙,一变故非偶。

无乃诸皋夔,此责当敬受。

谁谓斯民痛,不可事焫灸。

我亦食人禄,深惭结朱绶。

岂无致泽心,无地可藉手。

立马野踟蹰,悲风动林薮。

形式: 古风

过石门桥铺

道上人稀日出迟,弊裘风起不胜吹。

马行冰地如临镜,鸦啄霜田似阅棋。

野寺饭时钟隐隐,谁家耕处冢累累。

晨门一去无消息,伫立河梁有所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严州道中情思颇适

山远沙平水似烟,篷窗赢得枕书眠。

暖风一日初黄柳,好雨连宵剩绿田。

傍岸凫鹥如送客,随家鸡犬不惊船。

相看便有江湖恋,耕凿娱亲在几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癸巳日长至与世贤太史陪祀山陵往反得律诗十首(其三)度东山岭

石桥驻马问田翁,一坞深深隔树东。

帝子阁前沙似粟,野神祠下路如弓。

疏松古涧风微动,细草阴厓雪半融。

回望红尘才数里,不知身在乱山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