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太守汝宗之东昌

博平郡守太丘孙,粉署为郎名蔼蔼。

公退闭门谢俗氛,其中有草生书带。

矫如冬寒挺孤松,清比秋蟾印溪濑。

北都艺苑职校抡,何限贤豪归盻睐。

望重清时久见推,恩深大郡俄超拜。

共言才可济时艰,却喜身还随道泰。

南浦离筵芳草边,故人班马垂杨外。

杯倾春酿休辞醉,鱼出寒冰兼可脍。

升平海内官府乐,澶漫山东疆域大。

南通舟楫控江淮,东望山川连海岱。

赴官谁不羡朱轮,作县人争瞻皂盖。

闾阎憔悴今应苏,使君岂弟民所赖。

淮阳卧治还有成,颖川课职当居最。

一麾岂足为君淹,钟鼎勋名端可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文俊所作的《送陈太守汝宗之东昌》。诗中描绘了即将离任的陈太守陈汝宗在博平郡守任上的政绩与品德,以及对其即将前往东昌任职的祝福与期待。

首句“博平郡守太丘孙,粉署为郎名蔼蔼”,点明陈太守出身显赫,曾任博平郡守,其名声广为人知。接着“公退闭门谢俗氛,其中有草生书带”两句,通过描述陈太守退朝后闭门谢客,专心读书的情景,展现了他高洁的品性和深厚的学识。

“矫如冬寒挺孤松,清比秋蟾印溪濑”以冬日的松树和秋夜的月光映照溪流,比喻陈太守的正直与清廉。接下来“北都艺苑职校抡,何限贤豪归盻睐”两句,赞扬陈太守在北方艺术学院担任职务时,深受众多贤士豪杰的敬仰。

“望重清时久见推,恩深大郡俄超拜”表达了陈太守在清廉的时代备受推崇,并被迅速提拔至重要职位。“共言才可济时艰,却喜身还随道泰”则说明众人皆认为陈太守有能力解决时局困难,且其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的繁荣而得到提升。

“南浦离筵芳草边,故人班马垂杨外”描绘了陈太守离任时的场景,友人在南浦的离别宴上,与他依依惜别。“杯倾春酿休辞醉,鱼出寒冰兼可脍”表达了对陈太守的祝福,希望他在新任上能像美酒般醇厚,享受生活的美好。

最后,“升平海内官府乐,澶漫山东疆域大。南通舟楫控江淮,东望山川连海岱”赞美了国家的繁荣与广阔疆域,以及陈太守任职地的地理优势。“赴官谁不羡朱轮,作县人争瞻皂盖”表达了人们对陈太守任职的羡慕与敬仰。“闾阎憔悴今应苏,使君岂弟民所赖”则肯定了陈太守在任期间对民众的贡献。“淮阳卧治还有成,颖川课职当居最”赞扬了陈太守治理地方的能力。“一麾岂足为君淹,钟鼎勋名端可蔡”表达了对陈太守未来功成名就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陈太守的赞美与祝福,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能以及对国家与人民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陈太守离任的不舍与对他在新岗位上成功的祝愿。

收录诗词(128)

林文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谥文修。有《方斋诗文集》

  • 字:汝英
  • 号:方斋
  • 籍贯:明福建莆田
  • 生卒年:1487—1536

相关古诗词

送俞经宪惠民考绩入京

我昔官居白玉堂,五更振佩朝明光。

君之先人司喉舌,献纳从容在帝旁。

每见殿东供奉退,凤仪秀拔重班行。

自我不见今十载,伤心耆旧半存亡。

君才不忝名家胄,法冠豸服何辉煌。

弭节留都刚会面,又闻奏最上江艎。

闪闪旌旂辉白日,明明画戟飞秋霜。

行处想应无豺虎,山妖水怪尽逃藏。

比闻处处鬻男女,江南江北多旱蝗。

官府诛求何日已,闾阎百孔兼千疮。

我曹肉食惭无补,言之感激热中肠。

君侯忠孝夙自许,触目民隐心悲伤。

此去应前宣室席,愿无缄默负吾皇。

临分不尽叮咛语,意逐东流江水长。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送丁西丘

丁君自是东吴英,读书多似郑康成。

夜光暗掷无人识,西丘结屋学逃名。

虽曾荐起至王国,鲈鱼味好薄侯鲭。

伊昔汉五侯,气势何翕烈。

子云之笔札,君卿之唇舌,出入门下附炎热。

当时裘马虽轻肥,惜哉白圭已玷缺。

岂若西丘短褐骑羸马,来往江湖自潇洒。

短刺不投公府中,长裾耻曳侯门下。

今年金陵初识面,爱子风情何邈缅。

玉麈高谈坐为倾,彩毫题句人皆羡。

凤凰台,白鹭洲,南朝古寺都游遍。

一朝兴尽忽辞归,向我索诗入行卷。

君行君行慎勉旃,他日试看高士传。

形式: 古风

兴田再逢卓进士起嵓

芉原分手太匆匆,却喜今朝语笑同。

尽日舟行山色里,几家人住水声中。

江湖自笑长为客,齿发那能久不翁。

明日停桡武夷下,细将真诀问崆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陈县丞崧回建阳任

几回来往建州道,下马逢人说好官。

一见又为天外别,相逢真似梦中看。

雷霆入地惊湍吼,虎豹蹲林乱石攒。

我昔仗君曾脱险,追思珠泪不胜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