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四)上元灯夕

予尝观四方,无不乐嬉游。

惟兹全蜀区,民物繁它州。

春宵宝灯然,锦里香烟浮。

连城悉奔骛,千里穷边陬。

衯裶合绣袂,轣辘驰香辀。

人声震雷远,火树华星稠。

鼓吹匝地喧,月光斜汉流。

欢多无永漏,坐久凭高楼。

民心感上恩,释呗歌神猷。

齐音祝东北,帝寿长嵩邱。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我曾经遍览各地,发现人们都喜爱游玩。
唯有这整个蜀地,民生物产超过其他州。
春天夜晚,华灯璀璨,锦绣之地香气弥漫。
人群如潮水般涌动,直至千里边陲。
华丽的衣裳与锦绣车饰,香气四溢的马车疾驰而过。
人声鼎沸,犹如雷鸣,火树银花繁多。
鼓乐喧天,月光洒满大地,如同银河倒挂。
欢乐无尽,夜深仍倚高楼赏景。
百姓深受皇恩感动,诵经歌颂圣德。
众人齐声祝福,愿皇帝长寿如嵩山之高。

注释

四方:各个方向, 整个世界。
全蜀区:整个蜀地。
民物:人民和物产。
锦里:成都的繁华街市。
华星:形容灯火灿烂如星。
齐音:众人同声。
帝寿:皇帝的寿命。
嵩邱:指嵩山,古代尊崇为长寿的象征。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成都上元灯会景象的诗句,通过对节日活动的细腻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人民的喜悦心情。开篇“予尝观四方,无不乐嬉游”表明诗人习惯于四处观览,到处都能感受到旅途的快乐。紧接着“惟兹全蜀区,民物繁它州”则指出在这片土地上,即使是在偏远的小州,人民和物产也同样丰富繁盛。

诗中“春宵宝灯然,锦里香烟浮”描绘了夜晚的成都,宝石般的灯火映照着春夜的宁静,而花香在空气中弥漫,这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美好写照。接着的“连城悉奔骛,千里穷边陬”则形象地表达了节日期间,人们不远千里,甚至从边陲小镇都赶来参与这盛大的灯会。

通过对服饰的描写“衯裳合绣袂,轣辘驰香辀”,诗人勾勒出当时人们穿着华丽服装,享受节日欢乐的情景。紧接着,“人声震雷远,火树华星稠”则形容了人群的喧哗声如同雷鸣,而灯火、花灯交织成星辰般的美丽景致。

“鼓吹匝地喧,月光斜汉流”描绘的是夜晚的音乐与欢声一片,配合着柔和的月光,使整个节日氛围更加热闹非凡。诗人在“欢多无永漏,坐久凭高楼”中表达了对这份欢乐时光的珍惜,以及希望这些美好时刻能够长久。

最后,“民心感上恩,释呗歌神猷。齐音祝东北,帝寿长嵩邱”则是诗人表达人民对于皇上的感激之情,以及对皇帝健康长寿的祝愿,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体来说,这段诗句通过对成都上元灯会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宋代社会的繁荣与人民的快乐生活,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收录诗词(27)

田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三)五日州南门蚕市

齐民聚百货,贸鬻贵及时。

乘此耕桑前,以助农绩资。

物品何其夥,碎璅皆不遗。

编䉲列箱筥,饬木柄镃錤。

备用诚为急,舍器工曷施。

名花蕴天艳,灵药昌寿祺。

根萌渐开发,蔂载相参差。

游人衒识赏,善贾求珍奇。

予真徇俗者,行观亦忘疲。

日暮宴觞罢,众皆云适宜。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一)元日登安福寺塔

岁历起新元,锦里春意早。

诘旦会朋寀,群游候驺导。

像塔倚中霄,翚檐结重橑。

随俗纵危步,超若落清昊。

千里如指掌,万象可穷讨。

野阔山势回,寒馀林色老。

遨赏空闾巷,朅来喧稚耄。

人物事多閒,车马拥行道。

顾此欢娱俗,良慰羁远抱。

第忧民政疏,无庸答宸造。

形式: 古风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二十一)冬至朝拜天庆观会太慈寺

景至履佳辰,朝祖著国令。

黄宫启潜萌,紫宇晨荫映。

阳德比君子,吾道实可庆。

矧丁皇运亨,遇主尧舜圣。

坤维最远方,拙者此尸政。

雅俗旧儒文,民牒少讼争。

幸足宣上恩,惟恐盭物性。

良时不易得,行乐未为病。

高会纵嬉游,丰岁愈繁盛。

兴众助驩欣,寄情于俚咏。

形式: 古风

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其十七)伏日会江渎池

长空赤日真可畏,三庚遇火气伏藏。

温风淟涊郁不开,流背汗浃思清凉。

江渎祠前有流水,欢注蓄泄为池塘。

沈沈隆厦压平岸,好树荫亚芙蕖香。

登舟命酒宾朋集,逃暑大饮宜满觞。

丝竹聒耳非自乐,肆望观者如堵墙。

吾侪未能免俗累,近日颇困炎景长。

今晨纵游不觉暮,形为外役暑亦忘。

岂如高斋涤百虑,危坐自造逍遥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