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石洞闻离幻大师开山早岁余与友人王崇芳常居此读书前后林枫如丹夏蝉千种鸣和如丝竹有云璈之称因忆寄呈离公

少年曾至恋岩阿,四百峰头慰浩歌。

枫树染霜寒路远,云璈归夏野蝉多。

石留古迹诗微落,洞近群真胜未磨。

闻演三车从此地,向看全愧梦中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在罗浮山石洞读书生活的回忆,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师长的怀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枫树染霜”、“云璈归夏”、“石留古迹”,以及“洞近群真胜未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首联“少年曾至恋岩阿,四百峰头慰浩歌”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对罗浮山的喜爱与依恋,四百峰头的壮丽景色给予他心灵的慰藉。颔联“枫树染霜寒路远,云璈归夏野蝉多”通过枫树、霜、路、云璈、夏蝉等元素,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生动画面,枫叶被霜染成红色,路途遥远,云璈(一种乐器)在夏日傍晚响起,田野上蝉鸣声此起彼伏,如同丝竹之音,富有诗意。

颈联“石留古迹诗微落,洞近群真胜未磨”则转向对石洞的描述,石洞内留有古代的痕迹,诗篇轻轻落下,暗示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同时,洞口接近众多神灵,其胜景未曾消磨,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敬畏之情。

尾联“闻演三车从此地,向看全愧梦中过”点明了诗人在此地听闻了离幻大师的教诲,如今回想起来,仿佛只是梦境一般,表达了对大师教诲的深刻印象和对过去时光的追忆。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师长教诲的怀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34)

张穆(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诗,善画马,能击剑。壮年往来吴中,结交知名之士。后归隐罗浮山。所画山水有生气。年八十余,尚步履如飞。有《铁桥山人稿》

  • 字:穆之
  • 号:铁桥
  • 籍贯:明末清初广东东莞
  • 生卒年:1607—1688以后

相关古诗词

挽梁器圃

半生饶负水云情,岂信贞松亦早倾。

不谓隔天还隔世,却能无累学无生。

诗如独鹤含霜洁,墨剩柔翰剪水横。

惆怅茂陵书固在,不知何日索相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初秋白门叶广生过登鳞山

山门环水对斜晖,有客迢遥慕翠微。

残暑酷无侵石室,新秋凉已掠渔矶。

行歌青鸟疑相和,施食红鱼去复依。

愧有野情收不得,葛巾芒屦礼常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鳞山秋思

山馆初寒陨夜霜,径边残菊剩丹黄。

石塘鱼躣欢明月,水槛鸦啼眷白杨。

一壑已甘贫亦足,故园翻是老难忘。

千峰路邈寻津寡,小洞三珠只自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处暑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

田无负郭供公役,邻有藏书借为编。

山市每欺沽酒近,岩居深德种桃先。

宵来疏雨添无赖,尽夜绳床恣意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