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梁器圃

半生饶负水云情,岂信贞松亦早倾。

不谓隔天还隔世,却能无累学无生。

诗如独鹤含霜洁,墨剩柔翰剪水横。

惆怅茂陵书固在,不知何日索相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挽诗《挽梁器圃》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张穆所作,通过对逝者梁器圃的追忆与哀悼,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首联“半生饶负水云情,岂信贞松亦早倾”以“水云情”和“贞松”为喻,表达了梁器圃一生虽饱经风霜,但其高洁的品质如同坚贞的松树一般,即使在晚年也未曾改变。然而,“岂信贞松亦早倾”一句则暗示了梁器圃生命的脆弱,即便他有着高尚的品格,最终还是未能逃脱岁月的无情。

颔联“不谓隔天还隔世,却能无累学无生”进一步揭示了生死的不可预知性。这里“隔天”与“隔世”形成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生命与死亡之间的巨大鸿沟。同时,“无累学无生”可能暗指梁器圃在追求学问的过程中,已超脱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颈联“诗如独鹤含霜洁,墨剩柔翰剪水横”通过比喻,将梁器圃的诗作比作孤独的白鹤,其作品如同洁白的羽毛,纯净而高雅。同时,“墨剩柔翰剪水横”描绘了书法之美,仿佛墨迹在纸上如同剪水般流畅,展现出梁器圃在艺术上的造诣与成就。

尾联“惆怅茂陵书固在,不知何日索相呈”表达了对梁器圃著作的怀念与期待。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此处借指梁器圃的著作。诗人感慨于梁器圃的著作虽存,但何时才能有机会阅读,流露出深深的遗憾与怀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表达了对梁器圃的哀悼与怀念,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梁器圃的人格魅力、文学成就以及对后人的影响,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蕴深长的挽歌。

收录诗词(334)

张穆(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诗,善画马,能击剑。壮年往来吴中,结交知名之士。后归隐罗浮山。所画山水有生气。年八十余,尚步履如飞。有《铁桥山人稿》

  • 字:穆之
  • 号:铁桥
  • 籍贯:明末清初广东东莞
  • 生卒年:1607—1688以后

相关古诗词

初秋白门叶广生过登鳞山

山门环水对斜晖,有客迢遥慕翠微。

残暑酷无侵石室,新秋凉已掠渔矶。

行歌青鸟疑相和,施食红鱼去复依。

愧有野情收不得,葛巾芒屦礼常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鳞山秋思

山馆初寒陨夜霜,径边残菊剩丹黄。

石塘鱼躣欢明月,水槛鸦啼眷白杨。

一壑已甘贫亦足,故园翻是老难忘。

千峰路邈寻津寡,小洞三珠只自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处暑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

田无负郭供公役,邻有藏书借为编。

山市每欺沽酒近,岩居深德种桃先。

宵来疏雨添无赖,尽夜绳床恣意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寿梁绪仲

朱明著录已忘年,误向人间未肯还。

杖策昔曾干世主,悬壶安许识神仙。

争知易外皆穷理,自爱书成不厌玄。

空忆壮年驱马日,桑田沧海又桑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