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驸马山池重送宇文明府

竹里过红桥,花间藉绿苗。

池凉醒别酒,山翠拂行镳。

凤去妆楼闭,凫飞叶县遥。

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穿过竹林走过红桥,于花丛间倚靠在绿色秧苗上。
池水清凉唤醒离别的醉意,山色青翠仿佛拂过前行的马蹄。
凤凰离去后妆楼紧闭,野鸭飞翔在遥远的叶县之地。
未遇秦女在此,该到何处聆听那悠扬的箫声呢?

注释

竹里:竹林之中。
过:穿过。
红桥:红色桥梁。
花间:花丛之间。
藉:倚靠。
绿苗:绿色的秧苗。
池凉:池水清凉。
醒:唤醒。
别酒:离别的酒意。
山翠:山色青翠。
拂:仿佛轻轻拂过。
行镳:前行的马蹄(镳:马嚼子,此处代指马)。
凤去:凤凰离去。
妆楼:女子梳妆之楼,常借指女子所居之处。
闭:关闭,紧闭。
凫飞:野鸭飞翔。
叶县: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附近。
遥:遥远。
不逢:未遇到。
秦女:秦地的女子,此处可能指代诗人心中的佳人或典故中的人物。
在:在此处。
何处:哪里。
听吹箫:聆听吹奏箫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开篇“竹里过红桥,花间藉绿苗”两句,设置了一个春日游园的景象,红桥、绿苗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池凉醒别酒,山翠拂行镳”则是对离别时光的一种描绘,池水清凉,酒意稍醒,而山色如洗,更添几分离愁。

诗的后半部分“凤去妆楼闭,凫飞叶县遥”通过凤凰远去、楼阁紧闭以及鸿雁南飞的形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最后两句“不逢秦女在,何处听吹箫”,则是在询问如果不能遇见心中的秦娥,在哪里能够听到她那令人心动的箫声。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幽远,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梁州对雨怀曲二秀才便呈曲大判官时疾赠余新诗

江上云气黑,?山昨夜雷。水恶平明飞,雨从嶓冢来。

濛濛随风过,萧飒鸣庭槐。

隔帘湿衣巾,当暑凉幽斋。

曲生住相近,言语阻且乖。

卧疾不见人,午时门始开。

终日看本草,药苗满前阶。

兄弟早有名,甲科皆秀才。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莱。

昨叹携手迟,未尽平生怀。

爱君有佳句,一日吟几回。

形式: 古风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君不见梁孝王脩竹园,颓墙隐辚势仍存。

娇娥曼脸成草蔓,罗帷珠帘空竹根。

大梁一旦人代改,秋月春风不相待。

池中几度雁新来,洲上千年鹤应在。

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

当时置酒延枚叟,肯料平台狐兔走。

万事翻覆如浮云,昔人空在今人口。

单父古来称宓生,祗今为政有吾兄。

輶轩若过梁园道,应傍琴台闻政声。

形式: 古风

渔父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形式: 古风

银山碛西馆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