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山碛西馆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翻译

银山碛口狂风如箭般疾烈,铁门关西边的月亮皎洁如白练。
两行哀愁的眼泪沾湿了马毛,刺骨的胡地风沙扑打在人的脸上。
男子汉到了三十岁仍未得富贵,怎能整日守着笔墨砚台虚度时光。

注释

银山碛口:银山碛:古代地名,位于今新疆一带,以产银而得名;碛口:沙漠或沙石堆积的河岸。
风似箭:形容风势猛烈,如同飞箭一般迅疾。
铁门关:古代西域重要关隘,位于今新疆库尔勒附近。
月如练:月亮皎洁明亮,如同洁白的丝绢(练)。
双双愁泪:一对对、一双双的忧伤眼泪。
沾马毛:眼泪滴落,沾湿了马匹的毛发。
飒飒:模拟风声,形容风势强劲、声音尖锐。
胡沙:胡地的风沙,指西北地区特有的干燥、粗砺的沙尘。
迸人面:胡沙扑打到人的面部,迸:冲击、扑打。
丈夫:古代泛指成年男子,此处特指有志向、有抱负的男子。
三十未富贵: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取得显赫地位或财富。
安能:怎能,哪里能够。
终日:整天,全天。
守笔砚:指从事文职工作,以笔墨纸砚为伴,这里暗含生活平淡、无所作为之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残酷,通过对比和鲜明的形象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荣华富贵的渴望。开篇两句“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边塞的严寒与兵器的锋利,给人一种紧张而危险的感觉。

接着,“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了战士们的哀伤和边塞生活的艰苦。这里的“双双愁泪”暗示着战争带来的离别与死亡,而“飒飒胡沙”则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不满和对英雄壮志的渴望。这里的“丈夫三十未富贵”强调了个人的抱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安能终日守笔砚”则是对平凡生活的一种抗拒,显示出诗人内心的不甘寂寞和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刻画,以及个人英雄情结的抒发,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特有的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挣扎。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喜韩樽相过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

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沽酒资。

长安城中足年少,独共韩侯开口笑。

桃花点地红斑斑,有酒留君且莫还。

与君兄弟日携手,世上虚名好是闲。

形式: 古风

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

杜侯实才子,盛名不可及。

祗曾效一官,今已年四十。

是君同时者,已有尚书郎。

怜君独未遇,淹泊在他乡。

我从京师来,到此喜相见。

共论穷途事,不觉泪满面。

忆昨癸未岁,吾兄自江东。

得君江湖诗,骨气凌谢公。

熊生尉淇上,开馆常待客。

喜我二人来,欢笑朝复夕。

县楼压春岸,戴胜鸣花枝。

吾徒在舟中,纵酒兼弹棋。

三月犹未还,寒愁满春草。

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形式: 古风

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

多宝灭已久,莲华付吾师。

宝塔凌太空,忽如涌出时。

数年功不成,一志坚自持。

明主亲梦见,世人今始知。

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

既空泰山木,亦罄天府赀。

焚香如云屯,蟠盖珊珊垂。

悉窣神绕护,众魔不敢窥。

作礼睹灵境,焚香方證疑。

庶割区中缘,脱身恒在兹。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尝读西域传,汉家得轮台。

古塞千年空,阴山独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日暮上北楼,杀气凝不开。

大荒无鸟飞,但见白龙堆。

旧国眇天末,归心日悠哉。

上将新破胡,西郊绝烟埃。

边城寂无事,抚剑空徘徊。

幸得趋幕中,托身厕群才。

早知安边计,未尽平生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