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三潭印月

三神山路杳,六鳌驾浪,幻境□西湖。

水连天四远,翠台如鼎,簇簇小浮图。

烟沈雾迥,怪蜃楼、飞入清虚。

秋夜长,一轮蟾素,渐渐出云衢。

遥看寒光金镜,皓彩明珰,正人间三五。

总输与、鸥眠葑蓼,鹭立菰蒲。

笙歌唤醒鱼龙睡,向贝阙、争取明珠。

清梦断,西风醉宿冰壶。

形式: 词牌: 渡江云

翻译

三神山的道路消失在远方,巨大的龟鳖驾驭着波浪,奇妙的幻境便是西湖。
湖水连天无际,翠绿的高台像鼎立,一座座小佛塔点缀其中。
烟雾弥漫,奇异的海市蜃楼仿佛飞入了清澈的天空。
秋夜漫长,明亮的月亮慢慢升起,穿过云层。
远远望去,月光如金色镜子,皎洁明亮,正是人间十五的夜晚。
这一切都比不上鸥鸟在香蒲和菱角丛中安眠,白鹭静立于菰蒲之间。
音乐和歌声惊醒了湖中的鱼龙,它们向着贝壳宫殿争抢明珠。
清梦被打破,西风吹过,我在冰冷的仙境中沉醉入睡。

注释

杳:消失不见。
六鳌:古代神话中的大龟。
西湖:杭州著名的湖泊。
翠台:绿色的高台。
簇簇:众多的样子。
贝阙:指海底的宫殿。
冰壶:比喻清冷的仙境。

鉴赏

这首宋词《渡江云·三潭印月》是陈允平所作,描绘了西湖的神秘与美丽。开篇以“三神山路杳,六鳌驾浪”起笔,营造出一种神话般的氛围,暗示着西湖的非凡来历。接着,“幻境□西湖”点明西湖如同梦境般令人陶醉。

“水连天四远,翠台如鼎,簇簇小浮图”描绘了西湖的广阔水面与远处的亭台楼阁,犹如一座翡翠宝鼎上点缀的小塔,画面生动而宁静。接下来,“烟沈雾迥,怪蜃楼、飞入清虚”运用了海市蜃楼的意象,增添了神秘感。

“秋夜长,一轮蟾素,渐渐出云衢”描绘了秋夜的西湖,明亮的月光逐渐升起,如同银轮从云端驶出,为夜晚的景色增添了几分诗意。接下来的“皓彩明珰”和“人间三五”,进一步强调了中秋佳节的月圆之美。

“总输与、鸥眠葑蓼,鹭立菰蒲”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鸥鸟在香蒲丛中栖息,白鹭静立于茭白之间,构成一幅宁静的画面。然后,“笙歌唤醒鱼龙睡,向贝阙、争取明珠”通过想象,写笙歌声将湖底的鱼龙唤醒,它们似乎在争抢月光下的明珠,增添了动态感。

最后,“清梦断,西风醉宿冰壶”以西风吹过,打破梦境,诗人仿佛在冰清玉洁的湖面上沉醉,结束了一段美好的西湖夜游。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西湖的迷人月色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收录诗词(348)

陈允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衡仲。生卒年俱不确定,“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 字:君衡
  • 号:西麓
  • 籍贯: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
  • 生卒年:1215-1220

相关古诗词

疏影

千峰翠玉。送孤云伴我,罗窗清宿。

拂晓凭虚,春碧生寒,衣单瘦倚筇竹。

东风不解吹愁醒,但芳草、溪城南北。

认雾鬟,遥锁修颦,眉妩为谁愁独。

江上轻鸥似识,背昭亭两两,飞破晴渌。

一片苍烟,隔断家山,梦绕石窗萝屋。

相看不厌朝还暮,算几度、赤阑干曲。

待倩诗、收拾归来,写作卧游屏幅。

形式: 词牌: 疏影

隔浦莲近拍

铅霜初褪凤葆。碧旆侵云窈。

万绿伤春远,林幽乐、多禽鸟。斜阳堤畔草。游鱼闹。

暗水流萍沼。翠钿小。凉亭醉倚,接䍦巾、任敧倒。

月明庭树,夜半鹊飞惊晓。隔岸蘋乡梦渐到。吹觉。

一襟风露尘表。

形式: 词牌: 隔浦莲近拍

塞垣春

草碧铺横野。带暝色、归鞍卸。

烟葭露苇,满汀鸥鹭,人在图画。

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

念徽容、都销瘦,漫将纨素描写。

临镜理残妆,依然是、京兆柔雅。

落叶感秋声,啼螀叹凉夜。

对黄花共说憔悴,相思梦、顿醒西窗下。

两腕玉挑脱,素纤悭半把。

形式: 词牌: 塞垣春

塞翁吟

睡起鸾钗亸,金约鬓影胧。檐佩冷,玉丁东。

镜里对芙蓉。秦筝倦理梁尘暗,惆怅燕子楼空。

山万叠,水千重。一叶漫题红。匆匆。

从别后,残云断雨,馀香在、鲛绡帐中。

更懊恨、灯花无准,写幽愫、锦织回文,小字斜封。

无人为托,欲倩宾鸿。立尽西风。

形式: 词牌: 塞翁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