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金陵漫兴四首(其三)》由清代诗人沈磐所作,通过描绘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与现今衰败的感慨。
首句“江表初开南国疆”,开篇即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描述了江南地区在古代的开拓与兴起,暗示了这片土地曾有的辉煌。接着,“衣冠不数旧貂珰”一句,将目光转向了权力与贵族阶层,暗指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权贵不再显赫,暗示了社会结构的更迭。
“那堪矰缴随鸿鹄,岂有梧桐集凤皇!”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鸿鹄象征着自由与高远的理想,而矰缴则是捕猎的工具,形象地描绘了束缚与追求之间的矛盾;梧桐与凤凰则代表了理想中的和谐与尊贵,但现实却是难以实现。这两句诗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感慨。
“党锢十年虚反覆,兴亡千载重凄凉。”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党锢之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政治迫害事件,这里借以表达对历史动荡与权力斗争的反思。兴亡交替,千年之后,依然能感受到那份凄凉与哀伤,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循环与人性悲剧的深刻洞察。
最后,“繁花泯灭乌衣巷,怨恨分明石子冈。”这两句以自然景观为载体,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乌衣巷是南京的一条古巷,与东晋时期的名门望族有关,此处象征着曾经的繁荣与辉煌;而石子冈则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或意象,代表着怨恨与痛苦的凝聚之处。这两句诗以景结情,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消逝的惋惜与对当下困境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往美好与当前困顿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