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峄山

鲁郊空且旷,目力安能穷。

倏见千仞青,横截乎其东。

群山相后先,蹲踞犹儿童。

尼丘亦远避,何曾数龟蒙。

尝读禹贡书,其阳产孤桐。

剪伐成何用,茅茨舜为宫。

谅惟制琴瑟,抟拊归良工。

因之怀古人,仰睇云霄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吴宽所作,题为《望峄山》。诗中描绘了诗人站在鲁郊,眺望远处的峄山景象。首句“鲁郊空且旷,目力安能穷”以广阔的鲁郊起笔,点出诗人所处之地的开阔与辽远,引出对远方景色的向往。接着,“倏见千仞青,横截乎其东”描绘了峄山的雄伟与峻峭,仿佛一道绿色的屏障横亘在东方。

随后,“群山相后先,蹲踞犹儿童”通过对比群山与峄山,突出了峄山的高大与威严,如同众山之中的巨人。而“尼丘亦远避,何曾数龟蒙”则以尼丘山的退避,进一步衬托出峄山的崇高地位,仿佛连传说中的龟蒙山也无法与之相比。

“尝读禹贡书,其阳产孤桐”引用古代文献,提到峄山之阳生长着珍贵的孤桐树,暗示峄山不仅自然景观壮丽,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接下来,“剪伐成何用,茅茨舜为宫”表达了对人为破坏自然美景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古代帝王在峄山建宫的反思。

最后,“谅惟制琴瑟,抟拊归良工。因之怀古人,仰睇云霄中”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想象着古人在此地制作琴瑟,寄托着对历史文化的怀念与敬仰,同时将思绪延伸至云端,表达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之美与人文精神的双重追求。

收录诗词(271)

吴宽(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入孔林

两楹既梦奠,黯矣斯文光。

巍巍鲁城北,冠屦于焉藏。

墓木不可辨,合抱千万章。

知为门弟子,移植来四方。

惟昔治任日,相向哭且伤。

孰知千载下,儒者犹心丧。

愚生复何幸,瞻拜俄其旁。

我去有周末,蔼然觌温良。

如陪游与夏,执贽同升堂。

惓惓东引领,风愿今始偿。

峄山千仞高,泗水百里长。

何必四尺封,天壤俱存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雨后答邵文敬

急雨过荒园,似向城西去。

丰草覆清池,凉风起高树。

中怀适欣欣,入手得佳句。

累日苦炎蒸,翛然在何处。

形式: 古风

重九无菊

佳节喜载临,藉有杯中渌。

如何篱落间,独少数枝菊。

遥遥小南城,异品应满目。

野人不好事,移送何不速。

无酒人但醒,无菊人尤俗。

我与陶渊明,事事相反覆。

俗病惟自知,客醉解留宿。

渊明祗欲眠,往往客遭逐。

黄花有时衰,一赏已自足。

岁宴色青青,墙阴自修竹。

形式: 古风

夜坐

伐鼛一何促,击柝一何迟。

夜景坐来寂,流萤自参差。

片月不常照,浮云相蔽亏。

葛襟满凉气,伏暑无炎曦。

坐来欲敛席,微雨犹丝丝。

良夜岂不爱,耿耿如有思。

出处有道在,行止非人为。

惟应乞身后,终年守茅茨。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