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

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

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

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

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

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

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

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

默默心自问,于国有何劳。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翻译

头发越来越少,耳朵旁却长出了白毫。
外貌一天天衰老,官位却随着年岁增高。
优待加上了丰厚的俸禄,闲适还分管着部门。
饮食不用粗糙的藜藿,住的地方不再是蓬蒿丛。
怎能说家里还贫穷,手里提着装满绿酒的银壶。
不要以为自己还没显贵,金印紫袍已彰显地位。
本应懂得知足而止,不应再贪婪无度。
内心默默地自问,对国家有什么功劳。

注释

头上:指头部。
渐无发:头发逐渐稀少。
耳间:两耳之间。
新有毫:新生出的白发。
形容:外貌。
逐日:一天天地。
官秩:官位等级。
随年高:随着年龄增长而提升。
优饶:优待。
加俸:增加俸禄。
闲稳:闲适安稳。
分曹:分管部门或事务。
藜藿:粗陋的食物,代指贫苦生活。
居处:居住的地方。
非蓬蒿:不是简陋的环境。
银榼:银制的酒壶。
绿醪:绿色的浊酒,代指美酒。
金章:古代高级官员的金印。
照紫袍:映照着紫色官袍,象征高位。
贪饕:贪婪,贪得无厌。
默默:静静地,无声地。
自问:自我反省。
于国:对国家。
何劳:有何贡献或功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显露出荣耀与富裕的生活状态。开篇便以"头上渐无发,耳间新有毫"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年华老去,同时也透露了官员地位的提升。"形容逐日老,官秩随年高"则更直接地指出了官员的外貌日益衰老与其职位的不断攀升。

接着,诗人写道"优饶又加俸,闲稳仍分曹",表明了官员不仅得到更多的俸禄(古代官员的薪金),而且生活也越发安逸和平静。"饮食免藜藿,居处非蓬蒿"则描绘了一种摆脱了贫困、享受着美酒佳肴和舒适住所的生活。

但诗人并不满足于此,他反问自己:"何言家尚贫,银榼提绿醪。勿谓身未贵,金章照紫袍。"这里,银榼与绿醪、金章与紫袍都是象征着富贵和高官的地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不应再有过高的追求。

最后,诗人以自问的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默默心自问,于国有何劳。"这段话语流露出一种对现状的满足和对未来责任的思考,表明了诗人对于个人的物质追求有着明智的限制,同时也在思考自己对国家所能承担的职责。

整首诗通过官员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展现了一种从年轻到老、从贫穷到富贵的过程,并且以此来反思个人的欲望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自秦望赴五松驿马上偶睡睡觉成吟

长途发已久,前馆行未至。

体倦目已昏,瞌然遂成睡。

右袂尚垂鞭,左手暂委辔。

忽觉问仆夫,才行百步地。

形神分处所,迟速相乖异。

马上几多时,梦中无限事。

诚哉达人语,百龄同一寐。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河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形式: 古风

自题

功名宿昔人多许,宠辱斯须自不知。

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

马头觅角生何日,石火敲光住几时。

前事是身俱若此,空门不去欲何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自题小园

不斗门馆华,不斗林园大。

但斗为主人,一坐十馀载。

回看甲乙第,列在都城内。

素垣夹朱门,蔼蔼遥相对。

主人安在哉,富贵去不回。

池乃为鱼凿,林乃为禽栽。

何如小园主,拄杖闲即来。

亲宾有时会,琴酒连夜开。

以此聊自足,不羡大池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