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望赴五松驿马上偶睡睡觉成吟

长途发已久,前馆行未至。

体倦目已昏,瞌然遂成睡。

右袂尚垂鞭,左手暂委辔。

忽觉问仆夫,才行百步地。

形神分处所,迟速相乖异。

马上几多时,梦中无限事。

诚哉达人语,百龄同一寐。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启程出发已经很久,前方的驿站还未到达。
身体疲倦双眼昏沉,不自觉地就入睡了。
右手还垂挂着马鞭,左手暂时放下缰绳。
猛然惊醒询问随从,才发现只行进了百步之地。
身体和灵魂各在一方,行动与梦境速度迥异。
在马背上仿佛过了许久,梦中却经历了无数的事情。
真是有见识的人所说,一生犹如一场长眠。

注释

长途:漫长的旅途。
前馆:前方的驿站。
行未至:还没有到达。
体倦:身体疲倦。
目已昏:眼睛已经模糊。
瞌然:困倦的样子。
遂成睡:于是就睡着了。
右袂:右手的衣袖。
尚垂鞭:还挂着马鞭。
左手:左手。
暂委辔:暂时放下缰绳。
忽觉:忽然醒来。
仆夫:随从或马夫。
才行:刚刚行走。
百步地:一百步的距离。
形神分处所:身体和心灵分离在不同的状态。
迟速相乖异:行动与思绪的速度不一致。
马上:在马背上。
几多时:似乎过了很长时间。
梦中无限事:梦里经历了很多事情。
诚哉:确实如此。
达人语:有见识的人说的话。
百龄同一寐:一生如同一次长眠,比喻人生短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因疲惫不堪而打盹儿的场景。诗中的意象生动,语言质朴,充分体现了白居易擅长的平易与通俗。

"长途发已久,前馆行未至。" 表明旅程漫长,而目的地尚未到达,流露出一丝疲惫之情。

"体倦目已昏,瞌然遂成睡。" 直白地描绘了诗人因劳累而不自主地进入梦乡的状态。

"右袂尚垂鞭,左手暂委辔。" 这两句生动地展示了诗人打盹儿时的姿态,右臂悬着马鞭,左手轻轻放松着缰绳,形象逼真。

"忽觉问仆夫,才行百步地。" 突然醒来询问随从,原来仅仅行进了一小段距离,这反映了时间与空间感知的相对性。

"形神分处所,迟速相乖异。" 这句话哲理十足,探讨了肉体与精神、速度与距离之间的矛盾和差异。

"马上几多时,梦中无限事。" 诗人在马背上打盹儿的时间虽短,但在梦境中经历了许多事情,这是对现实与幻想界限的一种探讨。

"诚哉达人语,百龄同一寐。" 最后两句引用了古人之言,指出无论生命长短,都不过是一场大梦。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也体现了古代哲学中对时间与生命本质的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展开了对生活、时间和梦境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河似剪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形式: 古风

自题

功名宿昔人多许,宠辱斯须自不知。

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

马头觅角生何日,石火敲光住几时。

前事是身俱若此,空门不去欲何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自题小园

不斗门馆华,不斗林园大。

但斗为主人,一坐十馀载。

回看甲乙第,列在都城内。

素垣夹朱门,蔼蔼遥相对。

主人安在哉,富贵去不回。

池乃为鱼凿,林乃为禽栽。

何如小园主,拄杖闲即来。

亲宾有时会,琴酒连夜开。

以此聊自足,不羡大池台。

形式: 古风

自题写真

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

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

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

何事赤墀上,五年为侍臣。

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

不惟非贵相,但恐生祸因。

宜当早罢去,收取云泉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