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芳草满春原,青骊度郭门。
回看天厩上,若个是承恩。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原野上牧马的生动画面。"芳草满春原"写出了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象,为马群提供了丰美的饲料,展现出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青骊度郭门"则描绘了黑色骏马(青骊)悠然穿过城郭门的画面,马匹的出现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回看天厩上"诗人笔锋一转,视线从眼前延伸到远方的天厩,暗示这些马可能来自皇家或贵族的马厩,暗示着它们身份的不凡。"若个是承恩"则引发读者思考,哪一匹马有幸得到恩宠,被选中参与某种重要的使命或活动,流露出一种对权力和命运的微妙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牧马的场景,寓含了对马匹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权贵生活的想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王恭作为明代诗人,其作品往往富有深意,此诗也不例外。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鹤岭翠微分,山行半白云。
停骖不忍去,前路市声闻。
静夜月微明,翛然万籁清。
山禽忽飞起,偏傍竹林鸣。
色借苍苔古,春随野蔓空。
回看五陵上,无树起秋风。
深林纤月上,啧啧独栖时。
夜半山风急,惊飞过别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