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鹤岭翠微分,山行半白云。
停骖不忍去,前路市声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恭在明朝时期穿越白鹤岭的场景。首句"鹤岭翠微分"以"翠微"形容山色青翠,暗示了山势的秀美和朦胧,而"分"字则形象地表现出山岭的层次感。接着的"山行半白云"进一步描绘了行走于山间的动态画面,仿佛行走在云雾缭绕之中,增添了神秘与空灵的意境。
"停骖不忍去"中的"停骖"是指停下马车,这里的"不忍去"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留恋和不舍之情。最后一句"前路市声闻"则通过听觉的变化,从山林的宁静过渡到前方隐约传来的市井之声,暗示了旅程的转换,也让人感受到人间烟火的气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鹤岭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出明代理想与现实交融的意蕴。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静夜月微明,翛然万籁清。
山禽忽飞起,偏傍竹林鸣。
色借苍苔古,春随野蔓空。
回看五陵上,无树起秋风。
深林纤月上,啧啧独栖时。
夜半山风急,惊飞过别枝。
闻说乘溪棹,寻源过水西。
如何雨花处,欲往路先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