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呈几叟仪曹四首(其三)

岭云去天一握耳,取死一分山下水。

不辞舟车千里来,赖有陈蕃知孺子。

当堂得酒觞故人,醉倒花前夜不嗔。

我来一见欣如故,险语聊摅肺腑真。

安得眼边万事绝,与君千首较工拙。

乐死初无锸自随,那学祠东墓费铁。

形式: 古风

翻译

山岭上的云层离天空仅有一握之遥,山下的溪水似乎夺走了一分生命。
不畏千里迢迢乘舟车而来,幸亏有陈蕃这样的贤者赏识我这年轻人。
在厅堂中与老友共饮,醉倒在花前,夜晚也不曾发怒。
我再次见到你,欣喜若旧,坦诚的话语直抒胸臆。
如何能眼不见世间纷扰,只与你比诗论高低。
我宁可快乐地死去,无需铁锹跟随,怎会效仿东边祠堂墓地的繁琐。

注释

岭云:山岭上的云。
去:离开。
天:天空。
一握耳:一握距离。
取死:带走生命。
一分:一点点。
山下水:山下的溪水。
不辞:不怕。
舟车:舟船和车辆。
千里来:千里迢迢而来。
赖有:幸亏有。
陈蕃:历史人物,以爱才闻名。
知孺子:赏识年轻人。
当堂:在厅堂。
故人:老朋友。
花前:花丛前。
夜不嗔:夜晚也不生气。
险语:大胆的话语。
聊摅:随意倾诉。
肺腑真:真心实意。
安得:怎能。
万事绝:一切消失。
千首:无数首。
较工拙:比较优劣。
乐死:乐意死去。
初无:宁愿没有。
锸:铁锹。
自随:跟随自己。
那学:怎会学。
祠东墓:东边的祠堂墓地。
费铁:耗费铁器。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厚谊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际关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怀念。开篇“岭云去天一握耳”、“取死一分山下水”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云气比作可以捉于手中,山水之险峻形象化为生与死的界限,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

接着,“不辞舟车千里来”表明为了见到朋友,不惜千里迢迢之行程,而“赖有陈蕃知孺子”则指在这次相聚中,得以与懂得自己心意的好友陈蕃共度时光。诗中的“当堂得酒觞故人”、“醉倒花前夜不嗔”,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举杯畅饮、尽情欢乐的情景,即使醉倒在花前,也无怨无悔,流露出对这难得的聚首时光的珍惜。

“安得眼边万事绝”、“与君千首较工拙”,则是诗人希望能够将所有俗世纷争抛诸脑后,与朋友一同沉醉于词章之中,彼此切磋琢磨,追求艺术的完美。最后两句“乐死初无锸自随”、“那学祠东墓费铁”,通过对比生与死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艺术的执着,以及在追求艺术极致时,那种超越世俗、不惧死亡的情怀。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有豪放之气,也蕴含深沉的情感,是一篇融合了自然美景、友情深厚以及对生命和艺术的思考的佳作。

收录诗词(295)

邓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呈几叟仪曹四首(其二)

世上乞怜帖双耳,得失毫芒汗流水。

辕驹厕鼠端可怜,笑杀物外奇男子。

先生眼中无可人,将军污足渠亦嗔。

傥欲眠时遣客去,两忘物我渊明真。

世间势位日悬绝,不能变渠平日拙。

政如强弓五十步,无力可贯青唐铁。

形式: 古风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呈几叟仪曹四首(其一)

管中窥豹一斑耳,敢对江海更言水。

赖公不作扬雄尾,舞雩曾许随童子。

绨袍至今念故人,世人欲杀渠不嗔。

更将妙语为高价,坐令玉表欲侔真。

期公终始不相绝,回愚参鲁余亦拙。

异时报德但脩身,那用张良袖中铁。

形式: 古风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邑官有和者亦以诗寄之其人自云禦方寇有功

寂寞相如四壁耳,陋巷萧然穷饮水。

虽似退之厌权门,时作封人慕君子。

惭愧知音个中人,近前不学丞相嗔。

掀髯抵掌论今古,肺腑恢然笑语真。

顷余学问非三绝,操瑟干齐谋更拙。

栖迟何以酬己知,吾道不移砚铸铁。

形式: 古风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和谢吏部

昔年怨声常满耳,纷纷女巫未沉水。

天教我侯慰远人,坐令盗贼化君子。

期年仁政遍人人,抚之如子不须嗔。

吏民欲欺亦不忍,出言洞见胸中真。

要图书问久已绝,人皆巧中渠宁拙。

优游黄卷有馀欢,此志不回端截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