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脉脉复脉脉,美人千里隔。

不见来几时,瑶草三四碧。

玉琴声悄悄,鸾镜尘幂幂。

昔为连理枝,今作分飞翮。

寄书多不达,加饭终无益。

心肠不自宽,衣带何由窄。

形式: 古风

翻译

默默地又默默地,思念着远方的美人。
不知何时能相见,只能看着瑶草一片片绿。
玉琴静静地无声,鸾镜上满是尘埃。
曾经我们如同连理枝,如今却成了分飞的鸟儿。
寄去的信大多无法送达,增加饭量也无法缓解忧郁。
内心的苦闷无法自我宽慰,衣带怎能因此变窄呢?

注释

脉脉:形容含情凝视或默默思念的样子。
美人:这里指所爱的人或心中的佳人。
瑶草:珍贵的草,这里象征美好的事物。
三四碧:形容草木繁茂的绿色,表示时间的流逝。
玉琴:珍贵的琴,常用来象征高雅的情趣。
鸾镜:古代的妆镜,常与美女相伴。
尘幂幂:形容尘土覆盖,暗示时间久远。
连理枝:两棵树的根部相连,比喻恩爱夫妻。
分飞翮:翮是鸟的羽毛,分飞翮意味着分离。
加饭:增加饭量,意指希望通过物质来缓解思念之情。
心肠不自宽:内心无法自我安慰。
衣带何由窄:古语有云‘衣带渐宽终不悔’,这里反其意,表示因忧愁而消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相隔两地的思念之情,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述,表达了心中的不舍和寂寞。"脉脉复脉脉"这一开篇四字,既有节奏感,也传递出一种渴望与等待的情绪。"美人千里隔"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相思之情,那位美人如今远在千里之外。

接下来的"不见来几时,瑶草三四碧"中,瑶草的碧绿色泽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时间的推移,不见佳人的踪迹,只有心中的思念如同瑶草一般茂盛。"玉琴声悄悄,鸾镜尘幂幂"则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孤寂的生活场景,玉琴不再奏出动听的声音,鸾镜蒙上厚厚的尘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沉闷和寂寞。

"昔为连理枝,今作分飞翮"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曾经紧密相连的关系比作一株树,现在却如同羽翼一般分飞,表达了亲密无间到最终离别的哀愁。"寄书多不达,加饭终无益"中的"寄书"和"加饭"都是为了缓解思念之痛,但结果却发现这些努力都无法填满心中的空缺。

最后,"心肠不自宽,衣带何由窄"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压抑和苦楚。"心肠不自宽"说明了思念之情使得诗人心绪难以舒展,而"衣带何由窄"则可能暗示着因思念过度而导致体态消瘦,连衣带也显得紧窄起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生活细节的精致描写,将一种深沉的相思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司马厅独宿

荒凉满庭草,偃亚侵檐竹。

府吏下厅帘,家僮开被襆。

数声城上漏,一点窗间烛。

官曹冷似冰,谁肯来同宿。

形式: 古风

司马宅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萧条司马宅,门巷无人过。

唯对大江水,秋风朝夕波。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叹老三首(其一)

晨兴照青镜,形影两寂莫。

少年辞我去,白发随梳落。

万化成于渐,渐衰看不觉。

但恐镜中颜,今朝老于昨。

人年少满百,不得长欢乐。

谁会天地心,千龄与龟鹤。

吾闻善医者,今古称扁鹊。

万病皆可治,唯无治老药。

形式: 古风

叹老三首(其二)

我有一握发,梳理何稠直。

昔似玄云光,今如素丝色。

匣中有旧镜,欲照先叹息。

自从头白来,不欲明磨拭。

鸦头与鹤颈,至老常如墨。

独有人鬓毛,不得终身黑。

形式: 古风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