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老三首(其一)

晨兴照青镜,形影两寂莫。

少年辞我去,白发随梳落。

万化成于渐,渐衰看不觉。

但恐镜中颜,今朝老于昨。

人年少满百,不得长欢乐。

谁会天地心,千龄与龟鹤。

吾闻善医者,今古称扁鹊。

万病皆可治,唯无治老药。

形式: 古风

翻译

清晨起来对着青铜镜,只见身形和影子都寂静无人。
年轻的岁月离我而去,每次梳理头发都有白发掉落。
万物的变化都是逐渐形成的,衰老的过程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只怕镜子中的容颜,今天比昨天更加衰老。
人的寿命即使满百岁,也无法长久地快乐。
谁能理解天地的心意,希望能像龟鹤一样长寿千年。
我听说擅长医术的人,古今都被尊称为扁鹊。
所有的疾病或许都可以医治,唯独没有治疗老去的药方。

注释

晨兴:早晨起床。
青镜:青铜镜,古代的镜子。
形影两寂莫:形容孤独,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伴。
少年:青春年华。
辞我去:离我远去。
万化:万物的变化。
渐:逐渐。
但恐:只怕。
镜中颜:镜子里的面容。
人年少满百:人的寿命达到一百岁。
长欢乐:长久的快乐。
千龄:千年寿命。
龟鹤:象征长寿的动物。
善医者:医术高明的人。
扁鹊:古代名医。
万病:各种疾病。
无治老药:没有能治疗老去的药物。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的诗。开篇便以“晨兴照青镜,形影两寂莫”描绘出诗人在清晨起床后,对着镜子所见到的自己与自己的倒影都显得那么孤寂无声,已经预示了诗人的情感基调。

接着,“少年辞我去,白发随梳落”这两句通过对比生动地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从年轻到老,时间在不经意间悄然溜走。诗人通过梳头时白发纷纷而下这一常见却又触目惊心的景象,强化了对生命易逝的感受。

“万化成于渐,渐衰看不觉”则是进一步阐述时间消逝的过程,它发生得那么缓慢,以至于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无声无息的变化,让人难以察觉,但最终都会呈现出明显的衰败。

“但恐镜中颜,今朝老于昨”这句诗表达了对镜中反射出的自己容颜的担忧,因为每一天相比前一日,都多了一份老态。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恐惧和无奈,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人年少满百,不得长欢乐”这两句则是对生命短暂性的感慨。人的一生虽有百年,但真正能够享受到欢乐时光的日子却是有限的,这种认识让诗人更加珍惜时间,也更深切地体会到老之为悲。

“谁会天地心,千龄与龟鹤”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那些长寿物种(如龟、鹤)的向往和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无奈。诗人通过这种比较,强调了人类生命的有限性。

最后,“吾闻善医者,今古称扁鹊。万病皆可治,唯无治老药”这两句则是对医学力量的赞叹和对抗击衰老这一人类永恒追求的无奈。即便是在历史上有名的良医扁鹊,他的医学才能虽然能够治疗各种疾病,但面对衰老这一自然规律,却仍然无能为力。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不可抗拒的宿命感。

整首诗通过镜子、白发、万化等元素,层层叠加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衰老这一自然规律时的无奈与哀愁。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叹老三首(其二)

我有一握发,梳理何稠直。

昔似玄云光,今如素丝色。

匣中有旧镜,欲照先叹息。

自从头白来,不欲明磨拭。

鸦头与鹤颈,至老常如墨。

独有人鬓毛,不得终身黑。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叹老三首(其三)

前年种桃核,今岁成花树。

去岁新婴儿,今年已学步。

但惊物长成,不觉身衰暮。

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

因书今日意,遍寄诸亲故。

壮岁不欢娱,长年当悔悟。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叹常生

西村常氏子,卧疾不须臾。

前旬犹访我,今日忽云殂。

时我病多暇,与之同野居。

园林青蔼蔼,相去数里馀。

村邻无好客,所遇唯农夫。

之子何如者,往还犹胜无。

于今亦已矣,可为一长吁。

形式: 古风

叹鲁二首(其一)

季桓心岂忠,其富过周公。

阳货道岂正,其权执国命。

由来富与权,不系才与贤。

所托得其地,虽愚亦获安。

彘肥因粪壤,鼠稳依社坛。

虫兽尚如是,岂谓无因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