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老三首(其二)

我有一握发,梳理何稠直。

昔似玄云光,今如素丝色。

匣中有旧镜,欲照先叹息。

自从头白来,不欲明磨拭。

鸦头与鹤颈,至老常如墨。

独有人鬓毛,不得终身黑。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翻译

我手中有一把头发,繁多而顺直。
以前它像乌云般闪亮,现在却如同白色细丝。
盒子里有面旧镜子,想照时总是先叹气。
自从头发变白以来,就不愿再精心磨亮它。
乌鸦的头和鹤的脖子,到老都是黑色。
唯独人的鬓发,不能永远保持乌黑。

注释

握:一手所握住的数量,这里指头发。
玄云:黑色的云,比喻过去的黑发。
素丝:白色的细丝,比喻现在的白发。
匣中:指存放物品的小盒子,这里指镜子的盒子。
旧镜:老旧的镜子。
磨拭:擦拭使明亮。
鬓毛:两颊靠近耳朵的头发。
终身:一生,一辈子。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之作。诗中,"我有一握发,梳理何稠直"一句,通过对头发数量的描写,揭示了时间的消磨作用。"昔似玄云光,今如素丝色"则是对比过去与现在头发颜色的变化,暗含着岁月带来的白发。

"匣中有旧镜,欲照先叹息"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变迁的容貌时的感慨和叹息。"自从头白来,不欲明磨拭"则是说,由于头发已经变白,诗人不愿意去改变这一自然的老化过程,这反映出一种对生命自然流程的接受与顺应。

"鸦头与鹤颈,至老常如墨"和"独有人鬓毛,不得终身黑"则是在强调,尽管有些物象如乌鸦之头、白鹤之颈能够保持颜色不变,但人的一生却难以做到头发始终如故。这两句通过对比,凸显了人类对于青春永驻的无奈与渴望。

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鲜明的物象对比,展现了作者面对衰老时的心境和哲理。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叹老三首(其三)

前年种桃核,今岁成花树。

去岁新婴儿,今年已学步。

但惊物长成,不觉身衰暮。

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

因书今日意,遍寄诸亲故。

壮岁不欢娱,长年当悔悟。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叹常生

西村常氏子,卧疾不须臾。

前旬犹访我,今日忽云殂。

时我病多暇,与之同野居。

园林青蔼蔼,相去数里馀。

村邻无好客,所遇唯农夫。

之子何如者,往还犹胜无。

于今亦已矣,可为一长吁。

形式: 古风

叹鲁二首(其一)

季桓心岂忠,其富过周公。

阳货道岂正,其权执国命。

由来富与权,不系才与贤。

所托得其地,虽愚亦获安。

彘肥因粪壤,鼠稳依社坛。

虫兽尚如是,岂谓无因缘。

形式: 古风

叹鲁二首(其二)

展禽胡为者,直道竟三黜。

颜子何如人,屡空聊过日。

皆怀王佐道,不践陪臣秩。

自古无奈何,命为时所屈。

有如草木分,天各与其一。

荔枝非名花,牡丹无甘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