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

鸣鞞入嶂口,汎舸历川湄。

尚想江陵阵,犹疑下濑师。

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

萍叶沾兰桨,林花拂桂旗。

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

芳树吟羌管,幽篁入楚词。

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

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马蹄声在山口回荡,小船漂过河川两岸。
依然怀念江陵的战斗,仿佛还能看到下濑的军队。
弯曲的岸边,帆影迅速移动;逆风中,鼓声显得缓慢。
浮萍沾湿了兰桨,林花轻拂过桂旗。
箭矢如鹰鸣落下,剑光闪烁,白猿为之哀伤。
在芳香的树下吹奏羌笛,幽深的竹林融入楚辞的韵律。
全军满是胜利的策略,但在和平时期无需战争。
我想向山东的智者致谢,但长绳只能自我欺骗。

注释

鸣鞞:马蹄声。
嶂口:山口。
汎舸:小船。
川湄:河川两岸。
江陵阵:江陵之战。
下濑师:下濑军队。
帆影疾:帆影迅速。
鼓声迟:鼓声缓慢。
萍叶:浮萍。
兰桨:兰色的桨。
苍隼:苍鹰。
白猿:白猿。
羌管:羌笛。
楚词:楚辞。
胜策:胜利策略。
明时:和平时期。
山东妙:山东的智者。
长缨:长绳。
徒自欺:自我欺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凯旋的壮观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战争氛围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开篇“鸣鞞入嶂口,汎舸历川湄”两句,以动人的意象引入主题,军队的船只如同巨龙般穿行于山峦之间,展示了军事行动的宏大与力量。

接着,“尚想江陵阵,犹疑下濑师”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战役的回忆和对未来战略的思考,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军事才华,也反映出他对于战争艺术的深刻理解。随后的“岸回帆影疾,风逆鼓声迟”则是对动态场景的生动描绘,帆影在岸边快速移动,鼓声在逆风中迟缓,这些细节充分展现了战争中的紧张气氛。

诗中“萍叶沾兰桨,林花拂桂旗”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一丝柔和的笔触。水生植物与船桨相接,林间花朵轻拂军旗,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战争场面,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弓鸣苍隼落,剑动白猿悲”两句,再次回到战争的氛围,弓箭的鸣声和剑戟的动静都显露出战事的严峻与悲壮。紧接着,“芳树吟羌管,幽篁入楚词”则是对音乐与文学的颂扬,这里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反映出他希望在战争之余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时代的向往。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里,各种军事策略都显得多余,这是一种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

最后,“寄谢山东妙,长缨徒自欺”则是诗人的自嘲之辞,他将自己的才华比喻为“长缨”,似乎在感叹自己在没有战事的时代里,这份才能未能得到充分施展。这种自我反思的情怀,不仅体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出他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深刻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和对自然美景的颂扬,表现出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唐代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的成就。

收录诗词(213)

李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 字:巨山
  • 籍贯: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 生卒年:644~713

相关古诗词

刘侍读见和山邸十篇重申此赠

神岳瑶池圃,仙宫玉树林。

乘时警天御,清暑涤宸襟。

梁驾陪玄赏,淄庭掩翠岑。

对岩龙岫出,分壑雁池深。

檐迥松萝映,窗高石镜临。

落泉奔涧响,惊吹助猿吟。

野气迷凉燠,山花杂古今。

英藩盛宾侣,胜景想招寻。

践径披兰叶,攀崖引桂阴。

穆生时泛醴,邹子或调琴。

雉翳分场合,鱼钩向浦沈。

朝游极斜景,夕宴待横参。

顾己惭铅锷,叨名齿玳簪。

暂依朱邸馆,还畅白云心。

丘壑信多美,烟霞得所钦。

寓言摅宿志,窃吹简知音。

奖价踰珍石,酬文重振金。

方从仁智所,携手濯清浔。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和杜学士旅次淮口阻风

夕吹生寒浦,清淮上暝潮。

迎风欲举棹,触浪反停桡。

淼漫烟波阔,参差林岸遥。

日沈丹气敛,天敞白云销。

水雁衔芦叶,沙鸥隐荻苗。

客行殊未已,川路几迢迢。

形式: 排律 押[萧]韵

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

辙迹光西崦,勋庸纪北燕。

何如万方会,颂德九门前。

灼灼临黄道,迢迢入紫烟。

仙盘正下露,高柱欲承天。

山类丛云起,珠疑大火悬。

声流尘作劫,业固海成田。

帝泽倾尧酒,宸歌掩舜弦。

欣逢下生日,还睹上皇年。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奉和杜员外扈从教阅

杪冬严杀气,穷纪送颓光。

薄狩三农隙,大阅五戎场。

菜田初起烧,兰野正开防。

夹岸虹旗转,分朋兽罟张。

燕弧带晓月,吴剑动秋霜。

原启前禽路,山萦后骑行。

云区坠日羽,星苑毙天狼。

礼振军容肃,威宣武节扬。

神心体殷祝,灵兆叶姬祥。

幸陪仙驾末,欣采翰林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