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白牡丹》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白牡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先,“素质倾城迥绝俦”,开篇即以“倾城”形容牡丹之美,而“迥绝俦”则强调其独特与卓越,将白牡丹置于与众不同的位置,展现出其非凡的气质。
接着,“纷纷红紫自含愁”,对比了周围色彩斑斓的花朵,却因“愁”字赋予了整幅画面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使得白牡丹在对比中更加突出,其纯净与高洁得以凸显。
“入宫洗尽三千黛”,运用夸张手法,将白牡丹的洁白比作进入皇宫后洗净了三千种颜色,进一步强调其纯净无瑕,如同出尘脱俗的仙子。
“无雪光摇十二楼”,以“无雪”喻其洁白,与“光摇十二楼”形成生动的视觉效果,仿佛在月光下摇曳生姿,展现出白牡丹的灵动与美丽。
“姑射仙姿回绰约”,引用古代传说中的仙子姑射,形容白牡丹如同仙子般姿态绰约,进一步强化了其超凡脱俗的形象。
“玉堂人物见风流”,将白牡丹比作玉堂中的佳人,不仅美貌出众,更有着风雅的气质,体现了诗人对其内在美的高度赞赏。
最后,“诗成压倒诸元白,徙倚银毫写未收”,表达了诗人创作此诗时的自信与自豪,认为自己的作品超越了其他诗人,同时流露出对白牡丹美的深深敬仰,即使挥毫书写也难以完全捕捉其全部魅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比喻,成功地描绘了白牡丹的美丽与高洁,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