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充满了哲理意味。诗人景岑与南泉的问答,探讨了人生中的投机取巧与道德原则之间的冲突。
“今日投机事莫论”,开篇即点明了主题,告诫人们在当今社会中,不应追求投机取巧,而应坚守正道。这种观点强调了道德与行为准则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诱惑所左右。
“南泉不道遍乾坤”,这里引用了南泉禅师的话,暗示了佛法的广泛性和深奥性。南泉禅师的话语可能意味着,佛法的真理超越了世俗的观念和理解,涵盖了整个宇宙和人生的各个方面。这句诗通过引用南泉的话,进一步深化了对道德原则的探讨,强调了佛法对于指导人们正确行为的价值。
“还乡须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入门。”最后两句诗则从个人生活层面出发,提出了一个关于家庭传承与责任的观点。它暗示了一个人的归宿和最终的归属感,应当由自己的后代来实现,而不是依赖于祖先的恩赐或庇护。这不仅是对家族责任的强调,也是对个人独立性和自我实现的倡导,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为自己的生活和未来负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岑与南泉的问答,深刻地探讨了道德、责任与个人成长的主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伦理道德的重视以及对个人自我实现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