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京师诸同志

帝都冠盖尽才贤,两载追随得后先。

珠履食鱼春日上,褐衣骑马朔风前。

苏公去蜀八千里,韩子客京三十年。

从古辛勤有名誉,惭予早赋式微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留别京师诸同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通过描绘帝都的才俊云集与自己在京城的两年经历,表达了对同僚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感慨。

首联“帝都冠盖尽才贤,两载追随得后先”,开篇即点出帝都人才济济,自己有幸在此度过了两年时光,与诸多才俊并肩前行。这里以“冠盖”形容京城的显赫人物,形象地展现了帝都的繁华与人才的荟萃。

颔联“珠履食鱼春日上,褐衣骑马朔风前”,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京城的生活情景。春季时分,穿着华丽鞋履的官员们在阳光下享受美食,而自己则穿着朴素的褐色衣服,在寒冷的北风中骑马出行。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展现了官场的奢华与自己的简朴,也暗示了自己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颈联“苏公去蜀八千里,韩子客京三十年”,引用苏轼和韩愈的故事,表达对古代文人追求理想、不畏艰难的精神的敬仰。苏轼曾远赴四川,韩愈则在京都长期为官,这两位文人的故事激励着诗人,即使面对困难也要坚持追求自己的理想。

尾联“从古辛勤有名誉,惭予早赋式微篇”,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古人辛勤努力获得名誉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像古人那样坚守理想的自责。诗人以“式微篇”自比,暗示自己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可能有所退缩或不如意,体现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帝都生活的独特观察与感受,更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对自我理想的反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味深长的作品。

收录诗词(324)

王祎(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 字:子充
  • 籍贯:义乌来山

相关古诗词

赠韩执中赴京师

迢递吴帆入御河,都城又见郁嵯峨。

去天尺五九重近,行路三千一月多。

治世未烦陈上策,高才自可擢巍科。

春风晓日桥门外,同舍相迎振佩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常熟舟中

一自归来东海涯,每依北斗望京华。

才疏谩结交游广,身远时惊梦寐赊。

风雨扁舟今若此,功名壮志倍堪嗟。

故人只在虞山下,同看寒梅雪后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偕游任氏萧然山堂和高则诚璧间韵

暑雨凉风七月尽,萧然山上看飞云。

海水江水咫尺合,吴山越山图画分。

干戈满目正崇武,笔砚随身谁卖文。

幸得风流二三子,清吟剧饮到斜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陪黄先生至东阳谒胡先生有诗次韵(其一)

壮游回首各成翁,犹忆当年共际逢。

二老往来看鹤发,十年先后对鳌峰。

由来元白名相并,归去疏杨迹更重。

莫道山林足忘世,只今海内仰儒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