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院唱酬十一首.戏呈试官

只隔墙东便是家,悁悁还似在天涯。

客心不耐听松雨,归信犹堪饮菊花。

剪烛看书良寂寞,披沙见玉忽喧哗。

自惭空馆难留客,试问姮娥稍驻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仅仅隔着一堵墙东边就是家,忧郁的心情仿佛还在遥远的天边。
客居他乡的人无法忍受倾听松雨声,期待的归信却能借饮酒菊花聊以慰藉。
独自对着蜡烛看书倍感寂寞,突然发现沙中有宝,心情变得热闹起来。
我自感惭愧,这空荡的馆舍难以留住客人,试着问问嫦娥能否让她的车辆稍作停留。

注释

只:仅仅。
隔:间隔。
墙:墙壁。
东:东方。
便:就。
是:是。
家:家。
悁悁:忧郁的样子。
似:好像。
在:在。
天:天空。
涯:边际。
客:客人。
耐:忍受。
听:听。
松雨:松树下的雨声。
归信:回家的信息。
犹:还。
堪:能够。
饮:喝。
菊花:菊花酒。
剪烛:点燃蜡烛。
看书:读书。
良:非常。
寂寞:孤独。
披沙:拨开沙子。
见玉:发现宝石。
忽:忽然。
喧哗:热闹。
自惭:自己感到惭愧。
空馆:空荡的馆舍。
难留:难以留住。
试问:试着询问。
姮娥:嫦娥(月亮女神)。
稍驻:稍微停留。
车:车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题为《试院唱酬十一首.戏呈试官》。诗人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身处试院的孤寂心情,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首句“只隔墙东便是家”表达了诗人对家的近在咫尺却又仿佛天涯的心理距离,透露出淡淡的哀愁。接着,“悁悁还似在天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悁悁形容心情忧郁。

“客心不耐听松雨”写出了诗人难以忍受试院外松雨声带来的思乡之情,而“归信犹堪饮菊花”则寄托了对远方亲友的问候和对家乡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剪烛看书良寂寞”描绘夜晚独处的寂静与落寞,而“披沙见玉忽喧哗”则比喻在阅读中偶有所得的喜悦,短暂的欢愉与长久的孤独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自惭空馆难留客,试问姮娥稍驻车”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挽留客人(可能指试官)的自责,同时也借嫦娥的神话故事,寓意能否请她暂时停下行程,让诗人的心灵得到片刻的慰藉。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家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试院唱酬十一首.戏呈试官吕防

新秋风月正凉天,空馆相看学坐禅。

满榻诗书愁病眼,隔墙砧杵思高眠。

霜飞一叶凋琼玉,风绕双松奏管弦。

闻道熊罴归梦数,侵天闱棘漫森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三首(其一)

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

粗诗怪我心犹壮,细字怜君眼未花。

霜落初惊衾簟冷,酒酣犹喜笑言哗。

归心知有三秋恨,莫学匆匆下坂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三首(其二)

门前溪水似渔家,流浪江湖归未涯。

邂逅高人来说法,支离枯木旋开花。

诸生试罢书如积,剧县归时讼正哗。

安得骑鲸从李白,试看牛女转云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试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韵三首(其三)

浊醪能使客忘家,屈指归期已有涯。

鱼化昨宵惊细雨,鹿鸣他日饮寒花。

已谙江上肴蔬薄,莫笑衙前鼓笛哗。

太守况兼乡曲旧,会须投辖止行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