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四海方嗷嗷,我奔走独劳。
停舟近北渚,扶杖步东皋。
霜落瘦石骨,水涨腐溪毛。
更有山阴兴,能无秦复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任道雪中同游东皋之作》。诗中描绘了四海动荡不安的时局下,诗人独自奔波的艰辛。他停船靠近北边的水洲,拄杖漫步在东边的田野上。诗人通过"霜落瘦石骨"的景象,暗示了环境的清冷和自身的坚韧;"水涨腐溪毛"则反映了时势的艰难,以及对溪流变化的观察。最后,诗人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有山阴之乐,希望能像古代隐士秦观或陶渊明那样,保持超脱与闲适的心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
嫁作荡子妇,寒机泣到明。
绿琴蛛网遍,弦绝不成声。
想见鸱夷子,江湖万里情。
茗花浮曾坑,酒泛酌宜城。
路寻西九曲,人似汉三明。
千户非无相,五言空有声。
何时郭池晚,照影写閒情。
系匏两相忆,极目十馀城。
积潦干斗极,山河皆夜明。
白璧按剑起,朱弦流水声。
乖逢四时尔,木石了无情。
旧时刘子政,憔悴邺王城。
把笔已头白,见书犹眼明。
平原秋树色,沙麓暮钟声。
归雁南飞尽,无因寄此情。